"討價還價"的最好時點 大年初四,記者來到京漢大道與前進四路交會處的某品牌開發商售樓部,門前停著三輛車。值班的兩名售樓人員"忙不過來",無法接受采訪。 記者問一位車的主人"是不是為子女買房?"女主人一臉戒備"自己覺得合適就買,這房價誰說得清它是跌是漲?" 隨著近期房地產行業的不景氣,購房者趁機提出了越來越多的條件。 精明的買房人不失時機地在武漢樓市低谷期,明確向開發商"提條件",爭實惠。 外地投資者來"抄底" 在河南從事房地產開發的吳先生,在三陽路上一處樓盤訂了一套140多平方米的三房兩廳,價值過百萬元。他的岳父母是武漢人,"武漢的房價適中,不可能再降到哪里去,現在買一套基本上是抄底,回來探親時可以住,行情看好還可以賣掉。" 姚先生在上海制造業領域工作,這個春節帶著妻兒回漢看父親,同時兼顧一項投資任務:買房。他看好京漢大道與前進四路交會處那家品牌開發商的樓盤"我去年春節就來看過了。" 大年初六,姚先生以63萬元簽訂了一套63平方米的小戶型。他說"這樣的地段這樣的品質,在上海每平方米可以賣到10萬元。" 他認為,武漢的房價還會下一點。但這個時點不會超過明年春節。姚先生不會為這個最低點再跑一趟,初六就簽了買房協議。 郊區樓盤門庭冷落 武漢開發商似乎認定了金融危機之年春節的冷清,大都關門歇業。但一部分郊區和偏遠地帶樓盤,沒有放棄春節。 盤龍城兩個樓盤把銷售搬到城內,在黃孝河路上設立了售樓處。但記者上門造訪獲悉"幾乎沒有客戶。" 據介紹,雖然通往盤龍城有公交車,城郊樓盤的房價也比城中心便宜近一半,但工作在城市中心區的市民還是很難割舍就近的實惠。"搬到郊區,進出一趟一個多小時,不方便。" 2008年武漢看跌的房價都出現在郊區和偏遠樓盤上,但跌價并沒有拉升這些地區樓盤的銷售。一位郊區樓盤售樓小姐透露,"賣不動,提點就沒了。目前每個月只能拿到基本工資。"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
門窗幕墻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
門窗幕墻網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
門窗幕墻網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