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3年就任總理以來,李克強四次答中外記者問首次未談任何有關房地產和房價的相關問題。
昨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與中外記者見面,并回答記者提問。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次答記者問時,李克強并未談任何有關房地產和房價的相關問題。這也是2013年就任總理以來,李克強四次答中外記者問首次未談房地產。
李克強總理是個“言出必行,說到做到”的人,在出任總理后的第一場記者招待會上,他說:“要把錯裝在政府身上的手換成市場的手”。強調城鎮化也不能靠攤大餅,還是要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東、中、西部地區因地制宜地推進。還要注意防止城市病,不能一邊是高樓林立,一邊是棚戶連片。本屆政府下決心要再改造一千萬戶以上各類棚戶區,這既是解決城市內部的二元結構,也是降低城鎮化的門檻。
隨后的一年,房地產調控迎來去行政化的階段,與此同時,國務院也先后出臺了多個有關力推棚改的方案。
2014年度的兩會總理答記者提問時,李克強稱,房地產問題是個大問題,它直接關系到居民住房問題。讓人民群眾住有所居,這應該是政府奮斗的目標。我們需要根據不同人群的需求,不同城市的情況,分類施策、分城施策。政府還是要用更多的精力、更大的力度來解決好群眾的基本住房需求問題。我們要繼續加大棚戶區改造的力度,至少要再改造470萬套以上。對于合理的自住需求,也要有相應的政策支持,包括增加普通商品房供應。對房地產市場則是要因城因地分類進行調控,抑制投機投資性需求,重在建立長效機制,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也就是在這一年,保障房和商品房的住房雙規制的住房制度方向確立。
在2015年答中外記者提問時,李克強在談到房地產的時候稱,中國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住房既是經濟問題,更是民生問題。中國政府要做的就是要為低收入住房困難群體提供住房保障。今年,我們在改造棚戶區、城市和農村危房方面還要加大力度,各增加100萬套。中國政府有保障群眾基本居住條件的責任。
房地產市場有其自身的規律,中國國土面積遼闊,有特大城市和中小城市、小城鎮,情況各異,所以我們要求強化地方政府合理調控房地產市場的責任,因地制宜,分城施策。中國城鎮化進程還在加快,中國房地產市場的需求是剛性的,我們鼓勵居民自住性住房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保持房地產長期平穩健康發展。
與此同時,李克強也特別提到歡迎外國人在中國買房。此后的2015年底,執行10年的“限外令”也隨之放開。
雖然2016年的總理答記者問時沒有提到有關房地產的相關內容,但是房地產依然作為重要內容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且延續了2014年因地制宜,分城施策的樓市調控基調。
根據2016年度的政府工作報告,要因城施策化解房地產庫存。建立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把符合條件的外來人口逐步納入公租房供應范圍。
值得一提的是,李克強在答記者問時稱,我們正處在工業化、城鎮化的推進過程當中,產業升級有空間,新型城鎮化是最大的內需,特別是中西部地區,還有很多有效投資需求。我們把培育新動能和改造提升傳統動能結合起來,形成中國經濟的“雙引擎”,就會闖過困難的關口,躍上希望的高原。
不少業內人士認為,新型城鎮化,和改造提升傳統動能等形成中國經濟的重要引擎也釋放了利好房地產的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