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文化營銷是更高層面的產品競爭,在越來越來的行業,有越來越多的企業會自覺或者不自覺地運用文化營銷展開競爭。隨著消費者需求的升級,客戶群體自身除了物質需求,還追求心靈層面的滿足。而商品的競爭也從比拼質量、價格,發展到比拼品牌附加值。營銷活動也要與消費群體的素養和心靈追求相對接。在這個過程當中,文化會成為品牌附加值的核心組成部分。如此,文化營銷在家居業顯然已成為一種不可逆的趨勢。
家居精神的變遷
對家居的文化營銷,背后是對家居時代精神變遷的精確把握。如今人們眼中的好家居產品應該怎樣?它們依然應該品質堅固、外形美觀、舒適、綠色環保。但這似乎不夠,或著還能更好一些。是的,它最好能夠成為人的伙伴。
大多數時候,我們的生活都和家居相關,坐臥起居總是要用到桌椅床凳、箱子櫥柜、沙發茶幾。尤其是在家庭內部,這些家居產品支持著家庭成員的大部分活動。
家居產品造物過程本身也在創造文化,家居與人息息相關的使用功能,決定了它容易受到社會和時代的影響。特定時代的工匠技藝、大眾的審美偏好,往往能濃縮為一張椅子。就像我們從明式紫檀扇面形官帽椅可以看到一種簡潔雅致的文人趣味,而現代的軟沙發里則看到了對舒適度的追求。正因為如此,隨著時代的變遷,家居的精神也隨之變遷。
中國的傳統家具造物和“禮”緊密相隨。就算是在新石器時代的陶器、青銅時代的青銅器,多要遵循嚴格的禮儀制度進行制造和使用。在席地而坐的年代,席的大小、排位等,也有“禮”的要求。
到高腿家具的出現,“禮”的講究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增多了。簡單的一張椅子,其形制、大小、選材等,皆要和使用者的身份相稱。家具如同建筑一樣,是“禮”的物化表現。如今我們所見的,多數明清椅子的靠背是90度直角,以利于坐著的人“正襟危坐”。如同明恩溥所言,中式傳統家具從舒適度而言都是非常糟糕的。
有學者指出,“‘禮’對于中國傳統家具的影響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對傳統家具造物行為的影響,另一方面是對傳統家具使用的諸多限制。傳統家具形態、結構特征,傳統家具的功能使用、用材、裝飾及家具陳設等各方面,反映和表述著傳統倫理道德的理念與要求。”
無論如何,在不同的時代里,家具的造物倫理也在發生變化。而這決定了家具精神的變遷。隨著時代變化,人與人趨于平等了,對于舒適度的要求也在增加。如同廣州的清式家具的國家級傳承人楊蝦,他對傳統清式家具進行了一些改進,最顯著的變化是靠背變得向后傾斜一些、把高腿也弄得短一些。這些改變,無疑是家具已經擺脫了“禮”的限制,并需要有對當代人的高舒適度追求的適應。
然而僅僅對于使用功能的注重在當前也是不夠的了。
人們生活中所接觸的器具,會直接間接地影響到生活的質量。這種質量不僅是物品本身的耐用,更是因為物品傳遞著制作者的用心和情感,使用者在使用的過程中能夠慢慢感受到這種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