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當前,門窗尺寸標準遲遲無法出臺,已成為一塊擋在玻璃企業規模化、產業化生產面前的頑石。那么,標準的缺失到底對企業的生產、銷售等環節帶來了怎樣的影響?企業對推動標準的制定又有哪些想法和提議?為此,記者采訪了在這方面有深刻體會的北京新立基真空玻璃技術有限公司營銷中心副總蔣毅。
記者:從企業以及行業的實際情況來看,您認為,門窗尺寸標準的出臺與否將對企業的發展產生哪些影響?
蔣毅:作為真空玻璃企業,我們在發展過程中面臨的一個大問題就是產品質量好,但價格比較貴,這也是消費者普遍反映的一個問題。如何降低產品價格?我認為如果能在數量上提高,采用規模化生產的方式,這個問題就相對容易解決了。門窗尺寸標準的完備,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動整個事情。
眾所周知,玻璃行業存在淡旺季,我們經常是淡季無事可做,旺季又滿足不了市場需求。如果能夠將門窗尺寸進行標準化,使門窗產品可以像普通商品一樣接到訂單提前生產,那么在淡季就也可以照常生產、銷售。同時,標準化生產也可以降低成本價格以及不必要的浪費,在人力、物力等方面都是一種節約。
從整個行業來看,由于市場對于門窗和玻璃的需求是隨著建筑量的變化而增減,規模化、標準化生產對于行業的整體產值并不會產生過大的影響。但是,通過標準的完善與確定,一些不合格、產品質量欠佳的企業就會被淘汰,或者并入一些大型企業之中,而行業也可能會進行重組。這樣一來,產品的技術水平、質量、附加值等方面都會得到提升,從而促進整個行業更加健康、規范地發展。
記者:今年年底,有關門窗洞口尺寸的相關標準即將出臺。在您看來,洞口尺寸標準化能否滿足企業的需求?是否可以推動企業規模化、產業化生產?
蔣毅:我認為,對于企業而言,光有洞口尺寸標準是遠遠不夠的。事實上,之前對于窗洞也有一些相關標準,但真正實施起來卻沒能發揮效用。舉例來說,在設計圖紙上窗洞的模數是標準的,且從上至下都在一條直線上,然而施工結束之后就會發現洞口已經偏離或者出現其他問題。所以,基本上還是采用現量現做的方式,不可能進行提前生產。這給門窗企業帶來了很多問題,使其不能同步來生產新建筑所需要的門窗,那么玻璃企業就更加被動了,要等到門窗尺寸確定下來才可以生產。
另外,具體到某個標準尺寸的窗洞上時,整窗如何分割,比例是多少?窗戶的開啟扇多大,不同的設計師也會有不同的選擇,這都使得玻璃廠商不能提前進行生產、規劃。所以說,僅僅是洞口標準化是不能解決企業實際問題的。
記者:標準的制定與推進需要一段時間的醞釀。那么,依據所提到的現狀,您認為,在推進標準化過程中,有什么好的解決方法?
蔣毅:其實,我們也一直在和北京的門窗協會、相關企業探討這個問題。如果說所有建筑的門窗都千篇一律,毫無設計感,這肯定也不符合市場規律和現在的消費觀念。但是標準化所帶來的優勢又是不可否認的,節約成本、保障質量,尤其是現在節能指標很高,對門窗的氣密性、水密性的要求就更高。
我覺得,在推進整個標準化制定、執行的過程中,采取循序漸進的方式,先在整棟建筑的一部分窗型中實現標準化。可以考慮兩種方案。其一,將窗戶的開啟扇標準化。相對于固定扇而言,開啟扇所要求的性能更高,如果設計的大小尺寸和比例不合理,就會帶來氣密性、水密性不達標,易變形等問題。當然,一旦開啟扇能夠具有相應標準,就可以較好地保證整窗質量。其二,可以考慮把整塊玻璃按照幾種固定尺寸的小塊進行分割,在實際設計、應用時,將其好似拼圖一樣拼組成整體樣式不同的窗型。這樣既滿足了產品多樣性,又可以使企業能夠根據標準規范提前生產。除此以外,如果相關部門可以在價格上進行一個引導,例如標準化生產的產品價格較低,而非標生產的產品價格則相應提高,這也是推進這項工作的一種引導方式。
從長遠來看,我認為,隨著住宅工業化、綠色建筑的提出與推進,門窗尺寸標準化還是有希望盡快出臺的。而作為企業,我們也會盡自己的力量來推動這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