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深刻認識和把握戰略機遇期的新內涵,努力解決行業發展的突出問題
2013年,是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下半年還將召開十八屆三中全會,對深化改革作出進一步部署。2013年也是國際金融危機之后的第五年,發達國家在危機中采取的再工業化等措施,效果逐步顯現。無論是國際經濟形勢,還是國內的改革發展環境,都發生了一些顯著變化,出現了不少有利于有色金屬行業發展的新機遇。
(一)國際環境變化為結構升級帶來新機遇
一是引進高端產業與生產要素的機遇。金融危機爆發后,有關部門調查表明,一部分外資企業撤回國內,但是大多數企業繼續在華投資,他們認為,中國的市場、基礎設施、配套產業、人力資源等新的優勢,正在取代低成本勞動力,成為吸引跨國投資的新要素。跨國公司的對華戰略進行了重大調整,從過去單純看中中國的低成本勞動力,到充分利用中國的人力資源和市場。中國將取代美國成為跨國公司未來開展研發的首選地。2012年上半年,中國成為世界上吸引外商直接投資最多的國家,一些跨國公司將其在其他國家的研發中心整體搬遷到了中國。最近幾年,國際主要有色金屬材料生產商,加大了在華高端材料的投資規模。美國愛勵公司與中國企業合資,在鎮江建設年產25萬噸鋁合金板帶項目,采用先進技術,主要生產航空、汽車、電子等高端材料。以色列伊斯卡金屬切削集團在大連設立分公司,專門從事硬質合金刀具和相關產品的設計、開發及制造。我們有色行業要高度重視,緊緊抓住高端產業和生產要素加快向中國匯聚的機會,推動產業升級,提高國際競爭力。
二是參與全球資源整合與市場配置的機遇。金融危機后,西方不少企業陷入資金短缺困境,中國對外投資的市場準入機會大增,為中國企業海外并購提供了機遇。中國鋁業通過資產并購,在秘魯建設了年產23萬噸銅金屬的礦山,對增強我國銅資源保障能力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國五礦成功重組澳大利亞OZ公司,一舉進入世界主要礦業開發企業行列。中金嶺南先后并購澳大利亞佩利雅公司等礦產企業,增強了企業的持續發展能力。但總的來看,我們有色企業進行的海外資源開發,聲勢不小,成功不多。通過海外并購,整合外部資源與市場,獲取海外的資源、技術、研發能力、國際品牌與國際市場渠道,仍然是今后工作需要重點突破的領域。
三是擴大技術密集產品與服務出口的機遇。我國的比較優勢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勞動力低成本優勢正在削弱,技術密集型產業能否贏得國際競爭力,是我國出口結構升級成功的關鍵因素。當前,我國有色金屬工業的部分技術密集型產品,已經具備向發達國家市場出口的能力。河南金龍銅管集團在美國投資建設的精密銅管項目,全部采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工藝和技術裝備。中國鋁業公司的成套電解鋁生產工藝和技術裝備,完全能夠滿足以印度為代表的一批新興經濟體進入工業化快速推進階段的強勁需求。北京礦冶研究總院等單位聯合開發的320m3大型浮選機,是目前國際上礦山工業應用領域最大的浮選機。原來只有一家美國公司能制造,我國開發成功后,打破了壟斷,使價格大幅降低。中國有色贊比亞盧安夏銅礦年產6萬噸精煉銅項目,完全采用了國內自主研發的濕法煉銅工藝。我國有色金屬工業擴大技術密集產品與服務出口的前景十分廣闊。
(二)國內經濟發展為行業轉型創造新機遇
一是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的機遇。我國有色金屬市場需求增長趨緩的態勢已經顯現,主要有色金屬消費的年均增長率已經由新世紀最初10年的兩位數,回落到一位數,預計今后幾年還將逐漸回落。需求由“高速增長”轉向“中低速增長”,對我國有色金屬工業的轉型發展提出了緊迫要求。我們要充分利用倒逼機制,抓住國家支持轉變發展方式的一系列政策機遇,繼續攻堅克難,以“坐不住、等不起、拖不得”的心態,努力推進有色金屬行業結構調整,在優化產業布局、淘汰落后產能、發展高端材料、擴大有色金屬應用等方面下功夫。像鷹潭產業園區、銅陵產業園,通過發揮骨干企業優勢,承接產業轉移,延長產業鏈,形成聚集效應,提升了產品檔次,改善了生態環境,提高了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對我們行業轉型發展具有示范作用。
二是政府職能轉變的機遇。新一屆中央提出,改革是最大的紅利。十二屆全國人大通過的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強調上項目、做投資要更多由企業自主決策,同時為避免重復投資和無序競爭,要加強土地使用、能源消耗、污染排放等管理,發揮法律法規、發展規劃、產業政策的約束和引導作用。我們要深入研究和關注國家的各項改革措施對行業產生的影響,抓住機遇,為企業發展創造更好的環境。中電投就是抓住了國家電力體制改革的機遇,在霍林河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煤電鋁一體化,全面提升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這個事例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示,只要我們肯動腦、勤思考、早準備,機會就在眼前。
三是城鎮化和擴大內需的機遇。2012年我國城鎮人口比重達到52%左右,超過了農村人口。但是,實際擁有城市戶口并享有城鎮居民福利的人口比例,仍然不足40%,大約1.5億左右的人口只是實現了“半城鎮化”,他們以農民工為主體,在城市中居住和工作,但是仍然游離于城市的邊緣。在未來的城鎮化進程中,有更多的農村人口和半城鎮化人口將真正成為城市居民。為此,國家提出的“新型城鎮化”發展戰略,將有力推動基礎設施建設,如鐵路公路、軌道交通、城市管網等,這對我們大力推行的“以鋁節銅”、“以鋁代鋼”,是一個廣闊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