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道扁平化是近日木門行業在爭相討論的課題。但是,當下眾人對渠道扁平化的認識也存在著諸多誤區。企業作為渠道扁平化戰略的實施方,只有充分認識了解到該戰略的誤區,走出戰略盲點,方能不背離當初采取渠道扁平化策略的初衷。那么什么是渠道渠道扁平化?在木門市場渠道扁平化真的是大勢所趨嗎?木門企業該如何面對呢?在面對渠道扁平化這一戰略革新上,人們又存在著怎樣的認識盲點呢?
自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迫使中國快速進入過剩經濟時代后,扁平化就一直是中國市場營銷的主旋律。在短缺經濟時代,傳統貨物集散地的輻射能力強,貨物流通效率高,生產廠家沒有扁平化的需要。但是,進入過剩經濟時代后,木門等生產企業感到“通路變阻路”,原來流通效率極高的貨物集散地正因為分銷能力極差而成為地板廠家快速崛起的障礙,所以,廠家開始“殺大戶”,經銷商開始“小型化”、“碎片化”。
第一次扁平化后,通路從四級經銷變為三級,即生產廠家——市級一批——縣級二批——鄉鎮三批——村級零售;第二次扁平化后,通路變成二級,即生產廠家——縣級一批——鄉鎮二批——村級零售。每一次市場通路扁平化,都有可能帶來銷售額連續三年30%以上的增長,這就是扁平化的誘惑,也是渠道紅利對企業的貢獻。在通路扁平化面前,中國第一批崛起的企業有相當大的比例因為沒有跟進扁平化而失敗。
扁平化的好處毋庸置疑:第一,木門等生產廠家更加接近終端,終端銷售變為可能。第二,因為通路很短,通路控制力非常強,廠家的意志能夠比較好的貫徹。目前,很多木門廠家在通路管理上有經銷商“業務員化”的傾向,這也是拜扁平化所賜。第三,扁平化使木門廠家能夠“快速反應”。第四,扁平化鍛煉了中國企業的營銷管理能力。
木門企業渠道扁平化實施盲點解析
盲點一:渠道扁平化就是大力刪減渠道中間環節
傳統的銷售渠道呈現金字塔式的結構,它層層遞推的多層結構使得木門行業整個營銷體系擁有著巨大的輻射能力。所以,很多木門企業就理所當然地認為實施渠道扁平化就是大力刪減渠道的中間環節,這種望文生義、以偏概全的做法是大錯特錯。
正是在這一錯誤概念的指引下,很多木門企業在應對渠道扁平化這一改革上,通常的做法就是將第一級通路成員砍掉,直接對第二級成員服務。或者有些企業采取另外的策略,就是保留第一級,砍掉中間環節。其實這樣的做法并不一定可取,它的原因就在于,渠道扁平化的目的是拉近廠商和消費者之間的距離,而不是拉近第一級通路成員和消費者之間的距離。
這樣做的結果是,第一級通路成員繼續控制著渠道網絡,而企業試圖減輕管理負擔,卻丟掉了市場,也沒有拉近與消費者之間的距離。渠道扁平化是為了控制市場,增加廠商的責任,扁平化的直接結果是管理市場的力度加大,而不是為了減少環節而減少中間的渠道成員。
除此之外,渠道扁平化并不是簡單地減少哪一個中間環節,而是要對原有的銷售渠道進行優化,通過渠道扁平化剔除沒有服務質量和效率、不能實現增值的渠道環節。
盲點二:不關注產品生命周期
產品的生命周期是衡量一個木門企業能否進行渠道扁平化改革的最重要的條件之一,因為只有成熟的花蕾才能孕育飽滿的果實。每一個產品都處于不同的生命周期階段,就像人的年齡,各有長幼。所以,木門企業進行渠道扁平化改造時,要特別注意對產品所處生命周期階段的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