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任何采購項目中Q,C,D,S(quality,cost,delivery,service)同樣重要,在詢價的初期階段,在采購人員不能詳細了解產品和市場的情況下,還價是否可行仍值得探討。
2)到詢價的中期,當所有產品資料產品檔次,工廠資料工廠檔次,市場環境等絕大部分的狀況都逐步掌握,尋找出可供參考的幾個價格和工廠后,可以考慮由采購人員自己先計算價格。價格的計算方法如下:
如產品是非緊缺產品,供大于求,計算產品的成本價格。成本價主要包括產品本身的價格,運輸價格和包裝價格及其他。
產品本身的價格可由這幾個方面加以考慮:產品質量,產品材質,材料耗損率,產品工序,機器耗損,員工工資,工廠利潤及其他。
更精確的可考慮到,哪些工序需要大師傅完成,他一天能做多少產品,一天的工資是多少;普通工完成什么工序,一天能做多少產品,一天的工資是多少;不同職位的人完成不同的工序,產生的費用也不同。當然,還有很多其他因素,不同行業不同情況,定價因素也不同。
如產品是緊缺產品,即求大于共,則另行考慮產品價格問題。
當然,以上關于價格的考慮比較籠統,并非所有的項目都是如此。我們還應考慮到很多的問題,包括市場,包括技術,包括產品本身的問題等。不同的項目必須以不同的方式進行價格的估算。
3)關于還價
采購員自己已能充分掌握產品大致的成本價格后,價格的高低之別也僅存在于工廠利潤那一塊。還價策略因人而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