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需求大,卻難以進行規模化生產,對此,9月將召開行業標準起草會。
據統計,我國每年有1.2億平方米木門的需求量,相當于整個歐洲市場的年使用量。一方面,巨大的市場需求拉動了供給,木門生產企業快速增長,到目前為止,北京地區的門業制造商就有400多家;另一方面,市場如此之大,行業規模也不算小,卻是非流水化、非規模化生產。原因何在?
2004年8月12日,中國木材流通協會木門委員會就木門行業問題在京召開“2004年木門行業發展研討會”,京城多家木門行業代表參加了會議。研討會上,行業標準的制定成為焦點。
規模、品牌兩大問題影響行業發展,會議上,業界一致認為木門行業現在的最大問題是整體規模沒有發展起來。吉林森林工業公司北京門業分公司總經理趙崇聯認為,中國是最近兩三年才開始有了真正意義上的成套門生產,以前門框和門扇都是分開生產的,而歐洲門業制造發達國家如德國在20年前就開始了成套成品門的生產。中國木門的發展,眼下最需要的是加強企業間合作,只有共同開發中國套裝門市場,達到規模化生產,木門行業才能更好發展。
難以規模化生產外,品牌價值的欠缺也成為困擾中國門業發展的一個問題。
因為行業相關標準的缺席,國外大品牌也難以進入國內市場,與會者一致認為,規模化和品牌化兩方面的制約對行業發展造成了很大影響,并且已經到了不得不想辦法解決的時候。
行業標準制定已啟動對于行業標準的制定,與會者一致認為已到“迫不及待”的地步。北京森諾家具材料有限公司總經理孫大慶指出,標準制定后,最起碼能規范行業內的企業,“第一步,標準肯定是針對老百姓的特別需要的,不可能一下子完全齊備,要逐步規范,但至少上了一個臺階讓大家規范一點,這對正規廠家和老百姓都有好處”。
吳晨曦指出,標準能使消費者更直接地判斷什么好,什么不好,哪些品牌好,哪些品牌不好,而這些正是行業急需解決的問題,所以,行業標準的制定已經不能再拖。
中國木材流通協會木門委員會秘書長王永林透露,標準的制定已經提上了日程,今年9月就會開一個起草會。標準應是一個全國性的行業標準,涵蓋分類、質量要求、包裝、儲運以及服務、配套等方方面面,這個標準應該符合現代化管理要求,包括售后、保修,既要對企業負責,更要對消費者負責。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
門窗幕墻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
門窗幕墻網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
門窗幕墻網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