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上午,伴隨著“丹鳳朝陽”打擊樂鼓的敲響,目前亞洲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生產線在圣象·合雅木門正式投產。
下午,主題為“新門道、新門規”——中國標準木門未來發展高峰論壇在丹陽舉行。此前的26日國家標準《木門窗》送審稿審查會也在此召開。
來自國家住建部,國家質檢總局、國家林業局等國家部委相關部門、協會的領導,參與木門窗國標審定會的專家學者、全國大型房地產商代表、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國產業報協會所屬產業媒體的資深編輯記者出席論壇和生產線投產慶典。
“圣象·合雅正在成為中國標準木門的推廣者和領軍者,隨著標準木門產能的擴大和木門窗國家標準的出臺,中國木門標準化和產業升級進程將大幅度提速”。原國家建設部副部長,中國房地產協會名譽會長,中國建筑學會理事長宋春華如是說。
標準之困
據中國房地產研究會副會長童悅仲介紹,國內木門行業近十年來大都采用定制化的非標準生產營銷方式,由于標準的缺失和不規范,木門生產只能量身定作。無論首次裝修的新房子還是二次裝修的老房子,都需要工廠非標生產和安裝,生產效率低,難以形成規模效益。
“木門市場需求巨大,卻沒有統一標準來制衡,木門產業巨大卻不能享受規模化之益”。 圣象·合雅木門總經理康伯年等數位品牌木門生產企業的老總發出了一致的感慨。
與木門企業的看法相似,來自木門生產部品供應商也都有“標準化缺失”之困。而這種困惑也從房地產企業傳出,萬科集團的一位高管指出:“我們的采購項目中,木門的選擇是比較困難的,其原因是標準的缺失。如果木門標準規范,我們與木門企業都會大量節省交易和生產成本,從而實現規模效益。標準化是這個問題的關鍵要素”。
數據顯示,2009年中國木門總產值已達600億。業內人士預計2010年可達700億,預計3年內有望突破千億元大關。中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木門生產中心,同時也是最大的木門消費市場。
著名經濟學家、建設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陳淮曾分析指出,由于中國房地產總量大,新房增速加快,老房改造量大、持續時間長,由此對包括木門在內的家具、建材有著強勁需求。
中國木材與木制品流通協會專家部主任曲丕良撰文指出,窗的發展趨勢是檔次更高,尺寸更穩定,加工質量更好,耐磨性能更高,價格也就會隨之上揚,成為高檔消費的奢侈品。
市場需求的擴大,行業進入的低門檻及相關行業的多元化發展需求,使得木門行業競爭步伐加快。如,木門的部分區域性品牌正在向全國性品牌轉化;一些外銷企業開始轉向國內;木地板、五金、櫥柜的部分品牌企業已經進入木門行業。
“未來幾年,木門產業勢必會在大企業、品牌企業的帶動下,進行全方位的整合,產業升級是一個必然的趨勢。但這有一個前提,即,木門產業必須突破制約產業規模化、自動化和環保化的瓶頸,這就是木門產業首先要實現標準化。中國林業產業協會秘書長王滿表示。
中國林產工業協會秘書長石峰也認為,木門國家標準的出臺,木門產業、企業開始走向規范,走向集中。這對于木門及相關產業、企業都將產生積極的影響。”
曲丕良撰文指出,木門窗的安裝、施工、驗收標準和施工的規范化必然會進一步完善。隨著質量執法力度的增強,木門窗的標準化將得到進一步的貫徹。
中國消費者協會副秘書長柴保國表示,近年來消費者對木門產品的投訴和糾紛也日益增多。目前市場上木門產品的花樣繁多,消費者在選擇產品時并不能完全了解各種木門的真實情況,標準化的木門產品將有利于消費者利益的保護。
童悅仲也表示木門行業亟需標準化。
木門標準化,標準木門規模化正成為阻礙中國木門產業轉型升級的瓶頸之一,如何突破這一瓶頸已成為木門產業和社會的共同命題。
突破瓶頸
2010年9月10日在中國產業報協會舉辦中國木門未來發展趨勢高峰論壇上,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建筑制品與構配件產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專家郭曉武首次對外發布我國“木門窗國家標準”或將于明年年初正式出臺。
郭曉武介紹說,隨著我國房地產業的發展,企業界和廣大消費者對木門窗的標準化規范都有較高的呼聲,因此,住建部在2007年對“木門窗國家標準”的制定進行了立項,經過三年多的調研,預計將于明年年初正式出臺。
作為“新門道、新門規”——中國標準木門未來發展高峰論壇的重要環節,國家標準<<木門窗>>送審稿審查會時間選擇了在圣象·合雅70萬套新生產線投產慶典期間,地點選擇了圣象·合雅木門的所在地丹陽。
對此,郭曉武表示,一,圣象·合雅木門起點比較高,尤其是企業擁有大亞集團和圣象集團的規模優勢,品牌優勢;二,企業對標準木門重視程度比較高,人員和設備的配備、技術力量都很雄厚;三,企業是木門窗標準制定的重點參與單位;四,標準木門是圣象·合雅的創舉。綜合起來說,圣象·合雅對于中國木門窗標準的推行具有示范意義”。
借圣象·合雅70萬套生產線投產慶典、中國標準木門未來發展高峰論壇、木門窗國標審查會之機,國內比較大的木門生產企業、大型房地產企業的老總聚在一起,大家就有了一個學習交流的機會,也給大家開拓一下眼界,了解圣象·合雅在踐行木門標準化方面的經驗,這樣對木門產業標準化的推廣和產業升級,會起到一個榜樣作用的。中國林產工業協會秘書長石峰和郭曉武均做了如此表示。
圣象·合雅木門2008年率先向社會推出了“標準木門”概念并開始生產推廣標準木門。目前企業已經在全國發展渠道商300多家,500多家專賣店,已被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認知熟悉,受到市場的高度認可。日前,圣象·合雅獲中國木門行業唯一的中國房地產工程采購金伙伴獎“5E”供應商資格。這意味著圣象·合雅木門得到了中國房地產行業和品牌企業的高度信任。由于市場需求的擴大,產能擴張成為圣象·合雅亟待解決的問題。
在圣象·合雅70萬套新線現場,合雅木門總經理康伯年介紹,該生產線耗資近兩億元人民幣從歐洲引進,是目前亞洲規模最大、生產工藝最先進的中高檔木門全自動生產線。該生產線的科技含量高,是目前歐洲發達國家正在采用的生產系統。生產過程中,從材料加工,到門扇壓貼,以及封邊、噴漆等生產工序全部是電腦控制。新生產線達產后,每天可以生產木門2000套,產品品質全部達到歐洲標準。達產后可以滿足市場日益增長的需求。
與該項目配套興建的智能化倉庫,實現了智能化物流管理,這是中國木門行業的第一個智能化倉庫;生產線從投料到成品都實現了電子智能化的跟蹤管理,從而保證了每扇木門的唯一性和可追溯性,從而為售后服務提供了保證。
“國家標準<<木門窗>>送審稿審查會、圣象·合雅木門70萬套生產線正式投產和中國標準木門未來發展高峰論壇是中國木門產業發展史上可以留下記憶的大事件,具有標志性意義。
木門窗國家標準的出臺為突破“瓶頸”定了調,奠定了基礎;70萬套標準木門生產線起到了突破“瓶頸”的引擎、木門產業轉型升級的引擎作用;高峰論壇則為突破“瓶頸”、產業升級指引了方向,提供了智力支持。”中國產業報協會副秘書長胡英暖評價說。
升級提速
一個無法回避的事實是,目前,我國的木門企業規模過小,產業集中度不高。據統計,可以稱得上是工業化生產的木門企業多達5000多家,具備一定規模以機械化生產為主的大概在500萬元產值以上的企業有3000多家。
2009年11月《林業產業振興規劃》出臺。“規劃”中明確提出要 “改變木材加工企業小而多局面”。中國林產工業協會秘書長石峰撰文指出,林產工業的發展壯大需要一批強勢企業來推動。要大力培育一批具有誠信度的龍頭企業,品牌標桿作為林產工業、木門行業升級的突破口。
圣象·合雅倡導標準門并將此點和企業自身發展聯系起來,這樣就從同質化比較嚴重的木門行業選擇了一個突破口,這也是市場和消費者認同的方向。圣象·合雅的選擇,為木門產業的轉型升級提示了方向。作為標準木門的先行者和倡導者,圣象·合雅已經占領了了產業發展的制高點。人民日報經濟社會部副主任潘崗如是說。
“圣象·合雅在進入市場的兩年間里,對標準木門產品在市場上的銷售和推廣做了大量的工作。我們判斷標準木門符合國家倡導的方向,標準木門一定會成為趨勢,成為中國木門的未來。所以我們在第一期投入的時候,就花大量的精力去建標準化的木門店,引導消費者使用標準木門。
通過兩年的市場引導和打造,效果開始顯現。為此我們又投入了近2億元,全套引進歐洲的木門生產線,通過現代化設備,使木門加工過程標準化、規模化,環保化。例如,原有的生產線500個人,每天生產300多套,而新上的先進生產設備,不足200個人,一天可以生產2000套。生產標準木門在安裝過程中是“傻瓜式“安裝,現場只要組裝一下就可以了,而且不需要使用膠水,全部手工解決掉。康伯年在中國木門未來發展趨勢高峰論壇如此解釋圣象·合雅鐘情于標準木門的初衷。
實際上,圣象·合雅的目標遠不止于此。
“木門產業在標準化的推動下,會發展成主流趨勢。我們在歐洲考察相關的木門企業的時候得知,德國大概有三個大的木門企業,就解決了全國的木門需求”。從康伯年的這段介紹可以傳遞出圣象·合雅的目標:圣象·合雅的雄心并非局限于做標準木門本身,而是借力“標準”展開一場“戰爭”:用幾年或更長一段時間,將圣象·合雅建造成中國最大的木門企業,甚至躋身于世界先進木門企業之列。
在70萬套生產線投產慶典上,康伯年帶領他的高管團隊向社會發布了圣象合雅“生態低碳、經濟惠民、專業領先、高效實用、卓越服務”的“五E宣言”。胡英暖稱,這是圣象·合雅誓做中國第一木門的宣言。
“規模大、效益高、生產環境達到環保要求的企業,將會在相關政策的扶持和戰略投資商的關注下迅速擴張,估計在行業中有40%——60%的小企業會被并購或消失”;
“木門行業經過5-10年的產業升級,會涌現出幾家或十幾家大的品牌企業,相當一批中小企業可能就要面臨合并、兼并、垮掉等命運的考驗,即使能夠生存但市場空間也很小了”;
“如果木門標準化了,門洞標準化了,住宅產業化了木質門的競爭就會趨向白熱化,因為木門產業瓶頸基本上被打破了,木門可以標準化、規模化生產,形成備貨庫存,市場的競爭更多的增加了資金等壓力,規模化的企業,像圣象·合雅這樣已經占領制高點的企業,就有機會收購重組、合作,逐漸把市場網絡兼并,快速做大,全國的木門企業至少有50%以上會面臨被兼并、淘汰的命運”。
參加圣象·合雅木門70萬套生產線投產慶典和中國標準木門未來發展高峰論壇的眾專家學者幾乎一致認為,木門產業在木門窗國家標準出臺和木門規模化生產態勢形成的雙重作用下,產業轉型升級開始加速。
專注于產業品牌研究的胡英暖認為,一個健康、成熟的產業或行業,主流的品牌一般不會超過十個,而他們的市場綜合占有率應該在65%以上,這是產業升級的應達到的目的之一,而目前中國木門的品牌成長空間巨大。“品牌企業先行,帶動產業整體進步”。國家林業局木材行業辦公室主任孫建也如此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