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3月5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正式開幕,會議期間,《中國建材報》記者采訪了全國人大代表、河北奧潤順達集團總裁倪海瓊。
身為一名來自綠色建筑行業的企業代表,本次大會倪海瓊帶來了《關于推動系統節能門窗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建議》和《大力推廣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筑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目標》兩份建議。在建議中他強調:推動系統節能門窗產業高質量發展和大力推廣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筑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重要途徑。
建議一:努力實現系統節能門窗產業高質量發展
“我國建筑能耗占社會總能耗1/3以上,而通過門窗流失的建筑能耗占比高達51%以上。因此,推廣節能門窗對提高建筑壽命,提升居住品質,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具有重要意義。”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倪海瓊說。
倪海瓊表示,經過多年發展,我國節能門窗產業已經初具規模,研發創新能力、市場占有率穩步攀升。但仍存在部分企業未按標準生產施工、研發投入不足、偽造虛假檢測報告、低價中標使用低質產品,導致建筑門窗缺乏系統性,產品與土建無法有效銜接,生產和安裝驗收過程中的監管缺失等諸多亂象,為工程質量、安全、業主維權埋下嚴重的隱患。
對此,倪海瓊建議:一是推行系統門窗認證體系。盡快編制出臺系統門窗評價或認證標準,并在全國范圍內認定一批評價或認證機構,負責系統門窗認證工作。借鑒國外的成熟經驗,實行產品備案聲明與市場監督相結合的模式,推行產品認證為基礎的誠信管理體系。把現行的“一個產品包打天下”的簡單組裝門窗產品體系升級為系統門窗體系。各生產企業自主申請相匹配的門窗系統,明確相應的門窗系列、結構形式、材料要求、裝配工藝、安裝方法,并通過第三方檢測認證機構進行認證,納入數據庫備案,以指導使用單位選用所需產品。
二是建立標準化系統門窗數據庫。對通過第三方認證標識的產品納入數據庫,進入數據庫的門窗產品應注明系統門窗的規格型號、技術要求、材料要求、工藝要求、生產單位及相對應的造價信息。應用互聯網大數據平臺,重構市場應用規則,形成質量可靠的一站式產品集采平臺,為產品選擇與造價編制提供支撐。
三是加強監理監督和社會監督。現行的工程質量監理監督機制采取的是到場復試、竣工驗收備案制。建議在現行監理監督體系基礎上,實行“飛檢+社會監督”的模式,對工程采用的產品規格、設計文件、加工與安裝工藝等由第三方機構進行隨機抽檢,對質量問題一票否決,并將信息公開,對涉事單位納入失信名錄。而門窗生產企業、檢測實驗室、第三方認證機構可以以自我聲明的方式,建立誠信公約,對申請承諾的企業或機構信息進行公開,接受全民監督,進而對從業單位形成長效約束機制,倒逼從業單位轉型升級。
建議二:大力推廣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筑
提到降低建筑能耗,就不得不提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筑。對此,倪海瓊在建議中指出,大力推廣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筑契合了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理念,在進一步推進建筑節能、提升人民幸福生活指數、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首先,推廣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筑是推進節能減排、推動碳達峰、碳中和的重要舉措。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筑通過集成保溫、密封和帶熱回收的環境一體機等系統,冬天不用燒煤燒氣供暖、夏天不用空調制冷,節能率高達90%以上,是目前世界上先進的節能建筑之一。據國家相關部門統計,若我國北方城鄉建筑全部采用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筑技術建設,每年可節約供暖用煤約3.5億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9億噸。
其次,推廣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筑是提高群眾生活品質、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載體。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筑常年室內溫度保持在20℃至26℃,濕度30%至60%,在營造“恒溫、恒濕、恒氧、恒靜、恒潔”舒適健康環境的同時,還可通過專利技術有效去除甲醛、釋放負氧離子,使建筑形成宜居的“天然氧吧”,有效避免“空調病”“暖氣病”,真正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最后,推廣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筑是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的重要途徑。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筑作為新興的綠色朝陽產業,能帶動節能門窗、新風環境一體機、智能遮陽、保溫材料、密封材料、可再生能源利用等相關產業發展,以及規劃設計、施工管理、質量監管等行業的全面升級,催生未來萬億級藍海市場,具有極強的推廣價值。
河北奧潤順達集團成立33年來,始終專注建筑節能產業,對于如何更好推動產業發展有著豐富的經驗。在建議中倪海瓊呼吁:一是科學推動產業發展。加厚產業深度,推動上下游協同發展,建立良好的產業生態,實現全方位發展;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力爭突破一批關鍵設備和核心材料的研制瓶頸;加強職業教育培訓,為行業健康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儲備。二是穩步推廣產品應用。在公建項目中加強示范引領,特別是在京津冀協同發展、雄安新區建設等國家重大戰略項目中進一步加深應用;在城鎮化改造和新農村建設中,考慮采用“專項補貼”形式鼓勵采用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筑技術,為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貢獻力量。三是有力抓牢市場監管。堅持采用系統集成技術開展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筑的設計、施工、監理與維護,從根本上杜絕胡亂堆砌與粗制濫造,真正提升建筑品質;加嚴材料檢測與施工監管,科學開展評價認證,避免“兩張皮”“假檢測”“走形式”,嚴格確保“有標必依、依標必嚴、違標必究”,從源頭把住產品質量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