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做門的老板問過我這樣一個問題:在做企業的過程上到底是“低調”一點好,還是“高調”一點好呢?
對于這個問題,我覺得要回答好,難度確實不小。事實上,我覺得不管是“低調”還是“高調”,其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高、低調”別轉換得太快。這就好比手拿遙控器看電視,如果從靜音一下子調到超高音,我想誰都受不了;與此相反,如果從正常音量一下子調到靜音,觀眾也同樣不會太適應。對于做企業的過程(尤其是在品牌推進上)不管是“低調”,還是“高調”,都應該取決于企業的發展需要(低調比較務實,也有保守派的嫌疑,不過要想高調必須要有高調的資本)。但在“高、低調”的轉換過程上最好要謹慎,不要忽冷忽熱。
如果有一家品牌知名度超強的門企,突然間從“波瀾壯闊”到“不動聲色”,我想定會讓人們徒生揣測。當金正日在朝鮮久不出聲時,人們會很不習慣地自然猜測到他老人家是不是已經臥床不起了?同樣,當一個企業從搖旗吶喊到悄無聲息時,其客戶首先會明顯感覺到大不適應,進而會滋生種種揣測。尤其是該品牌的宣傳突發性中斷,會讓經銷商心急如焚,更會讓其心灰意冷。
如果有一家沒有品牌知名度的門企,從默默無聞到突然間爆發。結果又會怎么樣呢?如果他確實有資本(核心的優勢基礎),定然會聲名大振。否則便有“抄作”的嫌疑。《西游記》中,孫悟空最重要的一次自我提升就是通過大鬧天宮,贏得了“齊天大勝”的美名,但這也同樣為其日后戴上“金箍咒”埋下了伏筆。當然這其中最關鍵的是孫悟空確實還擁有那種超強的本事。
如果有些門企,連核心的東西都沒有,單純的“抄作”確實沒有意義。哪怕你有獨到之處,比如擁有自主專利,在“大鬧天宮”時也要慎重。正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通過專利有效扼制侵權者自然理所當然,但也切不可深陷其中而不可自拔。否則到頭來難免會尷尬面對“覆水難收”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