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疫情的爆發使全民進入居家抗擊病毒的“戰疫”之中,建筑是人們生活和工作的主要場所,是此次疫情防控的重要“戰場”,健康建筑的構建和升級也成為熱點問題。后疫情時代下,門窗幕墻行業如何助力健康建筑升級,面對重壓行業應該如何進行創新升級向上突圍,引發了業界廣泛思考。
3月5日下午,中國房地產采購平臺(優采)主辦的“優采云論壇新技術‘戰疫’健康建筑升級ing”線上論壇聚焦門窗幕墻行業,邀請中國房地產與門窗幕墻產業聯盟秘書長黃圻、蘇州市建筑金屬結構協會總顧問/總工程師潘元元、中國房地產采購平臺資深技術顧問楊帆、龍湖集團幕墻總監鄭平、杭州之江有機硅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何永富、蘇州金螳螂幕墻有限公司總裁牟永來、浙江中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設計院院長梁曙光、廣州堅朗五金制品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資源中心副總監/工會主席趙剛、廣東新河鋁業新興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李健九位知名房地產建筑行業精英,共同尋求門窗幕墻行業的“戰疫”之路。
線上論壇中,蘇州金螳螂幕墻有限公司總裁牟永來發表了題為《疫情促門窗行業創新》的演講。
以下為演講實錄:
牟永來:主持人好,各位領導、專家、各位朋友好,今天分享一下我們企業在疫情期間對于如何應對和下一步的思考。
幕墻行業這兩年情況都是非常困難,隨著人口紅利、資本紅利的逐漸消耗,增長的動力已經不再強勁,我們企業已經進入了存量經濟的時代,我們幕墻企業的逆境已經到來了。
多數企業原來只以為2020年是很困難,可是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我們大家措手不及,也使企業處于停擺或者半停擺的模式,企業現在開工了,實際上前段時間大家對開工和整個經營的不確定性都是非常迷茫的。信息化和交通的發達,還有大城市的集群效應,也使這場疫情的影響比我們2003年非典的影響會更深遠,現在疫情還沒有完全結束。企業對于疫情的認識和對經濟影響的認識,也影響我們企業未來的發展。同時,我們應該也有信心,要認識到中國經濟的下滑面和它所具有的韌性。作為實體企業,如何和這種不確定的經濟環境共處,如何在未來的一段時間里構筑企業的內部核心競爭力,來應對未來的發展。我今天主要從這幾個維度進行分享。
面對疫情,很多企業對這種不確定性還沒有做好心理準備,所以大家在想我們應該怎么做,在現在這種新開工模式下,如何去做。
金螳螂開了很多會議,也做了很多思考,實際上我們項目開工的延遲,工人返工的延遲,使我們所有項目都是停工狀態,只有不到30%的項目是處于開工。這些現象是造成我們人工的成本、材料價格,包括物流成本,甚至我們作為一個生產型企業的庫存成本,都會不同程度的提升。這種提升實際上對企業的經營是造成很大壓力的,這樣就考驗我們整個企業對這種突如其來的危機的響應速度什么樣,還有企業整個內部的運作協同性什么樣。還有一點,我們對于這種特殊情況有沒有免疫力。另外,我們內部的組織、經濟、管理架構的平衡發展的能力是什么樣的,這是都考驗我們企業的綜合能力。
實際上整個對于企業的發展來說,一個企業持續和靈活的適應性是我們現在企業應對不確定性所需要掌握的一個必須的能力。面對這樣一個不確定性,我們需要企業用動態的思維去思考整個企業的管理。用我們企業內部的一些整合資源的共享,通過我們自己內部的微觀努力,來沖抵整個宏觀經濟環境對我們企業和行業的影響。
金螳螂的原則是,首先公司要有信心,我們給員工信心。信心是整個防疫的長效疫苗,也是我們經濟能夠持續發展和企業長期經營的長效疫苗。
其次我們在抗擊疫情的時候,更加要抗擊整個組織的懈怠,因為我們很多人居家在線辦公,居家辦公的模式效能是什么樣,會不會造成組織的懈怠,會不會把我們所有工作的效能會大幅下降,這是企業需要考慮的第二個原則。
第三個,企業的開工前提是保證所有員工安全的情況下去開工,讓員工作業是安全的,我們企業也是安心的。對整個社會來說,也是對社會的支持和幫助。
第四,我們開工現在是線上線下并進,現在基本上都是在線下來辦公了,但只是我們開會的還是視頻會議。基本上都做到項目上一旦開工,所有的信息資料都能準備好。另外,由于現在的環境,我們不能拜訪客戶,也不能跟業主面對面的溝通,對整個溝通效能還是產生很大影響。所以我們要高度聚焦我們未來的價值客戶,同時也要回歸客戶需求的本質。實際上我們客戶對于你是當面拜訪還是線上溝通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給客戶帶來什么,我們技術的領先、產品的可靠度、未來的服務,都是我們客戶需要的,這些也是我們在這段時間需要思考和修煉的問題。
還有一點,在線辦公的模式,需要我們所有的對于開工的項目,包括工作要有時效性和閉環性,我們要求每一天每一個條線的部門或者每一個項目部的人員,每天有早會晚會,形成閉環。
這種新的經濟模式情況下,我們是希望思考在這樣大家不能面對面溝通的時候,我們大家做什么?我們最重要的是把基礎做牢,同時要養精蓄銳把基礎做好。做好基礎有以下幾點:
另外,我們要反思我們所有做過的項目,對所有做的好和不好的項目都要復盤,同時要對今年的特別是3、4、5這三個月的規劃和要求要重點思考。
第二要做業務培訓,通過線上的方式進行業務的培訓、技術的分享,包括公司的戰略規劃貫徹,包括業務的賦能,甚至以前沒有時間去做的一些短板的補齊。
第三,我們通過聯動我們公司的所有部門,從市場、設計到施工,包括我們的供應鏈甚至加工廠,多部門聯動,形成一種新的開工模式,我們通過線上的會議形式,來解決整個各個條線之間的交叉、溝通問題。
總體的原則,就是動態、協同、應急、日清和日結,動態是梳理2到4個月期間項目的情況、公司管理情況,特別是業主、物流和材料的情況,要動態的了解。協同就是弱化我們的部門墻,要協同工作,聚焦業務的升級。最重要的就是要解決過程中會遇到的突發事件、應急的機制,去應對我們意想不到的事情。最后一個是我們建立了三級部門的日新日結機制,就是公司、部門和個人,每天都要做到工作的日清日結。
那么金螳螂在這次疫情中我們做了哪些工作?
在這個疫情中我們累計捐款600萬。另外,我們在1月29號應南京市政府的要求,我們公司參與了南京火神山的建設,去了三千多名工人,在一夜之間完成了地面的施工和其他的工作,這是我們直接參與到醫院的建設。再一個,我們從初三組織了團隊深入到蘇州多個街區,走訪一線的社區、卡口的工作人員,社區的工作者和困難戶老人,我們會送去口罩、牛奶面包和生活物資,同時對戰斗在一線的工作者們我們表示了我們的敬意。另外,我們有個退伍軍人的聯盟,籌集了20多噸的愛心物資,連日護送到我們的方艙醫院,同時對在一線的醫護人員進行加油鼓勁。
公司復工方面,我們從正月十六開始復工以后,公司各個條線和部門,我們都做了嚴格、細致的流程管控,對于公司的每一個死角,包括我們的辦公區、空調、其他所有的地方都進行每天的定時消毒,每天晚上八點鐘進行消毒。食堂我們是每日一餐,就是打成便餐盒飯的形式發送到員工,保證員工開工的防護和生活的安全。
同時在抓戰疫的時候,我們也在抓復工,春節期間我們有四五個工程是在加班趕工的工程,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也有一些相關的防疫手冊和應急手冊,這是我們在蘇州一些項目上的防疫預案。
總之,針對這樣一個環境,我們企業的上上下下所有人,包括公司老板和公司的高層,包括每個員工,都積極參與到戰疫活動。
下一步是疫情過后我們如何重新構建企業的內部核心競爭力,和我們上下游的開發商也好,我們材料商也好,進行合作。金螳螂接下來怎么做。第一,企業的數字化變革和數字化能力,是未來的發展趨勢。第二,平臺建設,因為未來絕對不是單兵作戰,應該是平臺作戰。第三,技術創新,通過技術的創新引導行業的發展,同時也使我們上下游企業能共享企業發展成果。
未來行業的發展,我們首先就是業務的創新,再就是生產力的創新。今天主要講一下生產力的創新。其實生產力創新無非是研發、設計和生產制造、施工、安裝環節,這些環節的創新。未來的中國,包括這次疫情也體現了中國工業化、數字化和信息化的強大,未來的中國一定是數字化的中國,包括我們工業數字化,我們工廠的一些工業4.0,包括消費的數字化已經在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移動支付、人臉識別,包括物聯網。最后一個就是整個建筑的數字化,也是在逐步推進。其實我們建筑的數字化水平,目前來說是在我們其他民生行業里面來說是最低的,這也是我們未來重點發展和重點要做的工作。
基于數字的信息化,在幕墻的應用中,有些項目也在做,我們第一個是以BIM為平臺基礎,通過一些模型、載體,包括一些智能手機、物聯網的手段來解決一些項目的包括質量、進度和工期、其他的安全的管理等等,同時產品也是實行信息化的二維碼的管理思維。
現在包括未來我們溝通的方式除了線下以外,大多數還是在線上的溝通,包括我們今天的會議,我們經常用的會議模式是webex和釘釘的會議,我們未來企業可以隨時通過這種方式進行開會,它的高效性也會被大家慢慢認同,這也是企業信息化的方法和手段。
還有一點,整個企業的信息化管理方面,我們公司是最早在建筑企業里面自主研發ERP和BI駕駛艙的企業,我們任何一個項目員工都可以進行駕駛艙來進行信息化的管理和信息化的分析,這是我們公司在十年前開始研發,現在用得非常成熟的信息化管理手段。我們項目的進度、進展,包括我們采購的清單,包括我們的一些其他材料、庫存、報表、查詢都可以在ERP體系上找得到,也能查得到,可以隨時動態的24小時的去查。同時我們可以通過線上的信息,包括現場的攝像頭,對現場的進度情況、質量情況、工人情況進行信息采集,輸入到ERP里面。
幕墻公司更多是除了BIM的體系以外,還有金蝶的K3體系,對所有的下單進行信息化管控和信息化梳理,這些信息都會進入到工廠進行數字化對接。
除了這些以外,還有一個是BIM的平臺,包括自動的設計包括算量的清標系統,所謂算量清標以前大部分工作是手工算的,特別是在材料的算量,算工程量、算含量、算整個材料的總的數量,包括造價,全是人工來清的。現在我們是通過BIM模型的一個自動的清標清算系統,第一可以解決大量的人力物力,第二可以保證所有的信息及時可靠,而且精準度非常高。只要用BIM系統去做的材料,都可以自動下單,并且和工廠對接,自動加工。
這些系統可以自動進行導出清單,無需人工去核單,同時提高整個精準度,提高由于人員的誤差而造成的損失,還有圖紙還可以和設計院、上下游、工人等等進行分享。
整個平臺建設,我們測算了一下,可以降低我們整個設計和整個人工成本大概20%,這塊也是企業的成本。另外,對整個圖紙的管理更加精細化、更加深入化,對于整個清標預算這塊,我們可以把量價做得更精準。最重要的就是可以和我們工廠進行直接對接,我們所有的加工圖的清單都可以直接對接工廠。這是對整個設計、加工和組裝的流程的一體化的數字化的技術管理,可以提升整個企業的數字化、技術化水平,同時也能使我們的產品和管理有很大的提升。
還有我們的智能化工廠,蘇州的這個工廠大概5萬方。我們的設備加工中心都是來自意大利,大概20幾臺,主要是針對幕墻和其他一些特殊的建筑幕墻的加工和制造工作,比如我們做的舟山的一個項目,針對一些特殊材料比如石材,我們可以通過基于數字化的加工,通過數字模型模擬以后,投入到數字機床,比如這個雕花圖案,全部是用數字加工中心進行雕花加工,它可以解決人工雕花對它的速度的影響,同時效能的提高和質量的提升,同時也對整個BIM全鏈條應用提供了支撐。
未來,我們行業里面有很多企業也上了一些智能的機器人、機器手,比如用于單元的加工、礦的加工、礦的組裝,還有一些內部材料的運輸,還有一些比如說智能清洗機器人,都在用,這些東西未來一定是我們企業的趨勢。所以這次疫情就凸顯出來,比如我們現在很多工人有本地工人也有在全國各地的工人,如果不能回流,對企業的生產壓力會比較大,我們使用機械化替代工人,第一能提高效能,第二能減少成本企業壓力。
產品的身份信息,我們現在公司這邊所有單元板包括裝配化的單元板塊,全部都進行二維碼身份認證,我們在BIM模型清單里導出來的產品到工廠每一個產品都有一個獨特的身份,這個二維碼通過二維碼的賦能到整個加工、組裝運輸,到現場吊裝,甚至到未來對項目的管理上,運維方面,都可以用這個二維碼找到它的信息。因為我們未來的這些幕墻的建筑,它的管理也是一個非常大的問題。我們現在國內有上億棟的項目在做,它的既有項目的管理如何去做,也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
同時倉儲物流這塊也在做智慧化倉庫,包括材料的擺放等等都進行二維碼進行管理,未來我們大型的企業都是這樣的智慧管理的方式,解決整個由于人力的管理而造成的不方便性,所以企業數字化進步是未來的趨勢。
最后再談一下,作為一個企業,我們現在應該怎么去做。我相信未來的市場絕對不是單兵作戰,一定是大家合作、協作、靠平臺來運作的,我們今年公司做了一些平臺
首先就是我們有一個共享設計的平臺,通過共享設計可以和我們的型材廠、五金件廠、開發商、上下游進行共享我們的開發技術,使我們的技術他們共享以后,可以整合資源,把這些資源共同推向市場。
第二,我們有一個集采平臺,主要是做一些以量換價的工作,對企業來說現在價格壓力非常巨大,現在我們有疫情,但是疫情過后大家去猜想一下,我們幕墻的成本和價格會是什么樣。據我自己的判斷,未來一段時間,幕墻的價格會逐步趨低,因為三個月是沒有業務的,沒有業務對企業壓力是巨大的,因為企業沒有了口糧,那大家不惜一切代價就想拿下項目,所以對成本的壓縮是非常高的。同時我們的材料由于人工的問題有上升的趨勢,所以對于施工企業來說成本壓力非常大。
第三,我們做了一個大的工管平臺,進行整個條線的管理,進行條線的聯動和協同。大工管平臺主要是資源整合,主要是整合招標,包括項目的質量支撐、工期,另外對于整個項目成本的管控的跟蹤,包括我們最重要的供應鏈,研發中心,還有質量安全體系,進行資源整合。整合的目的就是為了服務業主,服務我們所有拿到的項目、我們的開發商,通過整合資源,按照一個目標,質量、安全、工期三個維度,把項目做好,給我們業主一個可靠的交付的作品。
通過這樣一個平臺,我們也可以整合我們所有的供應商的資源,包括對于項目的工期的管理,包括配套性的管理,包括我們對供應商我們和業主的支付流程,如何在線上進行解決,進行集約化的統籌。還有我們和所有的供方、材料商如何共同合作,在這個平臺上通過我們共享技術、共享管理、共享思維方式,把我們上下游的產業鏈打通,更好的服務我們的開發商,這是我們一個宗旨。
還有一個就是整合所有的一些物流信息,解決我們物流方面對整個運營的一些制約,這是我們重點要去思考的。
還有設計平臺,我們主要還是通過我們的技術標準化和我們的技術專利,能打通和供應商的一些合作,包括我們五金件的一些合作,五金件和我們型材的配套,包括大型的型材廠其他的配套的玻璃廠、鋁板廠,怎么去溝通,怎么去達到我們合作共贏的方式,從技術的合作走向商務上的合作。這是通過技術的平臺。
BIM工作我們在做,是每一個企業都在講、都在想的事情,但真正落地的不多,BIM的應用和BIM技術和專業的結合是未來的發展趨勢,一定是未來我們作為幕墻或者建筑行業的主導趨勢,我們要用到實質,而不只是用到BIM的概念。這是所有企業需要重點思考的問題。
技術創新,隨著我們的主要還是要打通產業鏈合作,開啟標準化產品和定制化產品服務的模式,因為幕墻公司這個產業比較特殊,我們現在的建筑都是五花八門,我們所有建筑師都不希望它的產品、作品和其他是一樣的,所以就造成我們所有的項目基本都是個性化的設計,以前我們更多的是談定制化產品,未來定制化產品的前提下一定要有標準化產品作為支撐,否則的話,這個行業的發展就會走偏掉。所以我們今年重點要研究產品的標準化和定制化模式進行運營,保證不同的項目做不同的思考。就是特殊的項目也可以用標準化+定制化的體制來做,主要還是通過標準化工作和信息化的模式打通上下游的信息共享,同時我們通過我們的技術研發團隊,因為我們幕墻公司的設計團隊大概280人的團隊,同時有20幾個BIM的團隊人員,形成這樣一個技術團隊。我們通過技術的研發,可以聯合前端的供應商,我們共同去做些事情,共同研發,提升我們整個幕墻技術在行業的專利發明的實用性,我們企業都在做專利、也在做發明,但僅僅是專利,很少用到實際工作中,我們希望通過提升發明和專利的實用性,用到工程上,讓它為工程造福、為企業造福,這是一個專利和研發未來的趨勢,不僅僅是為了研發而研發,而是重點需要思考的問題。
提到一個企業除了這些研發以外,我們更多的還是需要交流的,我們也積極參加行業的規范,我們確定總共參加了接近不到15本規范的編制,每年都有編制要參加,還有參加行業的技術交流,包括我們企業的一些交流。通過這些交流,我們想了解行業的前沿技術,特別是今天有很多行業的專家,包括我們的材料專家、領導,都是學習的機會。在了解技術以后,可以推動企業的創新和發展。同時通過和專家的交流,可以了解到專家的思維、專家的想法,把控技術的主流,同時為企業做一些先進性思考,包括對企業發展定方向。
另外,我們有一個管理創新,這個管理體制我們用了幾年時間了,主要是公司特有的2080管理體系,所謂2080就是我們把工程分成不同的階段,20階段就是20%階段,到80%、95%、100%,每個階段應該做什么。包括設計也是2080,就是0階段應該做什么事情,哪些人做,做什么標準。我們把所有的管理都是模塊化、精致化、標準化,標準化以后就使所有員工有依據可循,就是到90%后該做什么,80%到90%該做什么,每個條線都是不一樣的。
同時除了這些管理模塊以外,我們也開發了運用移動的金螳螂,通過這種移動手機ipad的方式,來了解所有人,了解項目的信息,不同的人因為權限不一樣,所以了解信息可能有差異。這是我們的金螳螂的2080管理體系,我們可以通過手機、ipad可以去了解項目的情況,哪個項目是紅黃綠,了解現場的情況,可以第一時間解決現場的訴求。
同時,除了這些管理提升以外,我們質量的標準化、規范化也是未來都需要去做的,因為每個企業的標準不一樣,當然了,針對每個企業和每個項目要求是有差異的,我們可以針對企業的要求、行業的要求,對原材料也好,對加工,包括產品,甚至我們產品出廠的要求,還有供應樣板的要求,都做一些標準化和規范化,在材料加工運輸施工都做標準化,使我們產品有規可查、有據可循,這是我們企業未來需要做的。因為我們要交付給業主的產品是滿足要求的、高標準的、滿足質量的同時又是規范化的產品,這是我們所有行業企業需要重點去思考的,我們也在做這樣的工作。
同時,未來的裝配式一定是企業發展的目標,裝配式最重要的是有工業化的產品,所以未來幕墻也是工業化的產品時代,我們大量用人工在現場做的時代慢慢已經沒有了,因為人口紅利已經沒有了,工人找不到了,工人成本逐步在上升,所以未來的標準化、裝配化和標準化的模塊一定是未來發展的趨勢。我們也是2019年獲得首批國家裝配式產業基地的企業之一,未來我們會在這方面加大投入、加大研發,加大在這方面的整合資源,就是使我們的所有的產品盡可能多的實現工廠化、工廠制造、現場裝配的模式,使我們企業在未來的發展中能在行業里面給業主提供更好的、更標準化、更有品質的產品,是我們未來的一些思考。
講了這么多,我想未來這個時代是需要我們共同來協作的,包括剛才談到,我們為什么建雷神山、火神山用這么短的時間,因為這么多企業在協作,也在創新,我們未來一定是通過我們之間的上下游產業鏈和企業間的共同協作,激發我們的創新意識,通過現在的5G信息化手段,帶有數字化的技術,通過我們大家共享理念,還有平臺化的思維模式,來實現我們所有企業的共贏。
最后,我們祝所有的在線的朋友們身體健康。謝謝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