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7月16日,2024年第二季度“中國經濟季度觀察·圓桌縱橫談”在上海舉行。
“中國經濟季度觀察·圓桌縱橫談”是觀察者網2024年重磅推出的季度性經濟觀察欄目,邀請經濟界和金融界重量級專家學者,圍繞國家統計局發布的季度經濟數據,解讀中國經濟形勢和政策,回應當下公眾最為關心的熱點話題,展望未來發展。
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長、廣開首席產業研究院院長連平與會發言。以下為發言全文:
昨天(15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了中國經濟半年度數據,應該說,經濟總體上還是趨向于繼續復蘇。整個上半年的經濟增長5%,基本在總體目標范圍內。但數據低于此前市場預期,整個經濟下行的壓力仍然存在。
市場上通常說我國經濟運行中“有效需求不足”,我覺得還得要找出這個“有效需求不足”的源頭主要是在什么地方、哪些領域有更大的壓力,以及哪些方面可能表現還不錯?比如說這次公布的數據里面,制造業的生產投資數據就都不錯,制造業投資的增速達到了9.5%,而且已經持續了一段時間。再看固定投資方面,上半年固定資產投資是245391億元,同比增長3.9%,如果扣除房地產投資的話,固定資產投資增速要達到8.5%,也非常不錯。
而當前的房地產市場,則出現了持續的深度調整。應該說,房地產對整個中國經濟來說,具有明顯的重要性。比如之前有一個“456”的提法,就是當前銀行貸款中40%在房地產領域,地方政府的收入中有50%是跟房地產有關,還有居民自己擁有的財產60%以上是房產。房地產對人們投資、消費、金融、就業、收入,甚至于理財和資本市場方方面面,都有著深刻的影響。上半年,房地產下行拖累投資增速4個百分點、社零增速4.7個百分點、名義GDP增速1.5個百分點。
從消費的角度,也能看出房地產下行的影響,因為購房本身是個消費行為,房子是最大的耐用消費品。如果這個消費行為實現了,那么后面還會產生一系列衍生的消費,比如家裝家具、家用電器、紡織服裝等等,這和其他消費一次性就結束的情況還是有很大的不同。還有就是金融方面的數據,信貸中的開發貸、按揭貸款表現疲弱與房地產有很大的關聯。
如今對投資、消費已經出臺了很多相關的政策。中央財政發了超長期的特別國債,還有地方政府專項債等,都產生了一定的效果,而且接下來可能力度也不小。同時還伴隨著大量的項目,所以推動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增速達到一個比較高的水平,我覺得是沒有太大的問題。
不過我們也要注意這些資源投入后,所能產生的效果,特別需要關注的是要抓住重點和關鍵,判斷哪些地方是薄弱的環節。中央的政策也一直在提,就是要針對經濟運行的薄弱環節采取措施。所以,從房地產的重要性和受到的壓力看,未來的政策重點、資源重點投向的領域,還是應該在房地產上,應有一系列更有力度的、更有針對性的舉措,推動短期市場的運行能夠逐步企穩。如果能夠促使房地產企穩,出現一定程度的溫和回升,那么對于整個經濟的運行應該說是比較重要且積極的信號。
而今年以來,房地產方面的政策舉措力度不小,去年、前年都已經陸續推出了多個批次,今年5月后的力度相對更大一些。最近從市場情況來看,銷售狀況就出現了一些階段性地好轉。有觀點說“市場出現小的脈沖現象”,雖然持續時間不長,但我認為市場并不是沒有需求。最近三四年來,銷售大幅收縮,成交量沒有很好地釋放過;而經過較長時間積累后,需求總是需要釋放的。
目前有需求的購房者,也怕買在房價的高位處,也有人擔心買了房后房企卻交不了房,所以不少人特別的小心,觀望意愿較強。所以當下我覺得還是需要有更大力度、更有針對性的政策舉措來加以推動,建議是以下幾方面:
首先是從需求側入手,是否可以通過短期進一步地調降首套房按揭貸款利率,進一步降低購房成本,使得購房者意識到目前利率已經足夠低。經過很長時間的下降,市場利率水平已經有明顯的下行。但考慮到整個利率政策比較謹慎,因為它涉及到資本流動、匯率等方面的因素,比較復雜,央行并不希望大幅度地調降人民幣利率。但我覺得,還是可以單獨通過在房地產按揭貸款利率這一個點上,進一步加以推動,使得購房者更有意愿去釋放購房需求。
還可以考慮讓短中期利率水平的明顯降低成為一個階段性現象,也就是說,購房者如果能意識到如果當下不去購房,一年半載后也許就不是這么低的利率水平,那么購房者就可能更愿意在當前釋放需求。
目前一些二線城市,甚至一些重點的二線城市,仍有許多相關的購房限制。因為長期以來,為了調控房地產市場,推出了許許多多相關的政策,其中有許多都是限制性舉措,在一些城市里,這方面的政策卻沒有完全取消。因此,各地政府應該再梳理一下,該取消的限購措施就要取消,除了少數極個別像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可以允許有一些限制性舉措,其他的都可以放開。因為中央也定了調子,房地產市場現在整體的供求關系已經發生了很大的改變,簡單解釋就是目前總體上已經“供大于求”了。
在供給端,需要加大力度支持房企,房企如果有風險,也會給購房者和金融市場帶來風險。所以首先要在流動性方面支持房企,有助于保持市場平穩運行。
其次要在一線城市要增加供給,因為一線城市的供求關系目前仍然緊張。例如最近上海的數據看來好像還不錯,新房和二手房的成交量、價格都在上漲,說明需求釋放得比較明顯,這個時候就應該要增加供給,提升整個成交量。成交量上去了就會給整個市場帶來信心。同時,一部分頭部房企在通過一定規模的銷售后,經營狀況也會有所改善,這樣也有助于在供給端使市場的平穩因素能夠更好地發揮出來,推動房地產市場企穩。
最后還有一點建議,就是針對中國這樣特大型的房地產市場及其在中國經濟中的重要性,應該考慮設立房地產穩定基金。這個基金既可以對整個行業給予支持,可以很好地調節行業中的風險,能為市場樹立信心;還可以兼顧到銀行對相關不良資產的管理、處置等等。我覺得,長期來看,更重要的還是要給市場比較穩定的信心,而房地產穩定基金正是這樣一種重要的支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