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什么行業,品牌影響力與企業的存亡都是息息相關的。對門窗企業而言,品牌建設與形象塑造直接關乎企業的市場命運,關乎這個企業能否"基業永固"。但是,打造一個具有市場影響力的品牌,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現在很多門企在打造品牌時,因急功近利而陷入盲目的發展誤區。那么,門企的問題到底出現在哪呢?
重企業形象,忽視產品形象
企業形象是由產品質量、配套服務、企業信譽、核心技術、創新能力等方面綜合而成的。而在這些環節中,最重要的就是產品的質量。專家認為企業只有生產出優質的產品才能贏得口碑,產品才能受到消費者的青睞,從而贏得市場。但如今大多數的門窗企業,只注重產品外在形象,不注重產品的內在形象。消費者看到的,不是哪家門企的實力雄厚、知名度高,就是哪些企業在某個媒體的黃金時檔投下巨額廣告,而很少看到企業對產品質量進行宣傳。如果企業的產品質量沒有保證,那么消費者在第一次購買后,就不會再有第二次購買的欲望了。只重企業外在形象的門企,可能收獲的更多的是"一錘子買賣"。
當然,并不是要門窗企業經營者都反其道而行:只重產品形象而忽視企業形象。因為企業外在形象和產品內在形象同等重要。但是企業也要注意,市場份額的爭奪,主要還是依賴于產品內在形象即產品品牌的建設,而不僅僅是企業的品牌形象。畢竟消費者購買的是產品,而不是這家企業的名氣。同樣,經銷商加盟代理的也不僅僅是一個品牌,更是一種品質。
產品過度促銷,忽略售后服務
澳隴家具老總認為,促銷作為一種提高銷量或是刺激銷售額的重要手段,目前已經在門業中被廣泛使用。通過促銷來占領市場,提高品牌知名度是非常有效的,而且消費者也是樂見其成的。但是如果過度促銷,一旦消費者對這種促銷活動產生厭倦心理,他們的購買熱情就會隨之降到冰點。
據了解,某一知名大型建材商場,為迎合企業促銷模式,各門窗品牌在促銷手段上花樣百出:炒作概念,血拼價格,通過一系列的"門窗節"、"門窗月"、"門窗展"等活動來吸引顧客。剛開始時,市場內車水馬龍,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但在"多輪轟炸"后,消費者便由最初的高度關注轉為后來的漠不關心。無奈之下,商場的促銷戰只能草草收尾。
另外,還有一些企業在銷售產品時,對消費者承諾"品質保證,服務到位",有的甚至還許諾"終生免費維護、保修",但是,消費者購買了產品以后,當有問題出現時,企業卻想盡辦法推卸責任,甚至采取不予受理的態度,前后反差極大。而這所導致的嚴重后果,就是企業的品牌形象受損。因為企業今天得罪的是一個消費者,而明天由于信息的散布就可能失去一群消費者。
其實,沒有一家企業是不想做好售后服務的。但是售后服務,僅顧客管理系統一項,就需要大量的財力、人力和物力。而且如果售后服務管理過于粗獷,擁有的客戶資料達不到為營銷服務的水準,企業就無法對市場進行細分,從而浪費企業的財力。所以,一些企業就忽視了售后服務。
只重產品價格,忽視產品價值
在一波又一波的價格戰中,現在的消費者和經銷商都已經練成了"火眼金睛",他們能輕松地分辨出產品的真偽,以及價格戰的本質。如果消費者花少量的錢,但卻買不到"得體的衣服",那么價格戰也就失去了吸引力。反之,消費者寧愿花更多的錢,去買真正適合自己的有價值的產品。
據了解,一些門窗廠商為爭奪有限的市場份額,不惜以"血"的代價引誘消費者上鉤。而這樣做所導致的后果是,企業只能為其盲目的行為付出慘痛代價,那就是虧損。
當然,導致這些情況發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門窗行業不規范就是一方面。行業內的惡性競爭和個別企業的玩火心態,都可能誘發價格戰。當價格降到極限的時候,用這種"投機"的辦法經營的企業必將失敗。
所以,門窗企業應轉變思路,從產品的質量著手,生產出真正有價值的產品,做到"一分錢一分貨",最好的效果是要做到"十分錢一分貨",那么,企業的盈利,就成為了一種必然。所以,企業要讓產品價值和價格處在一種平衡狀態,真正為企業塑造品牌、建功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