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嚴監管是2018年保險行業的主基調,險資運用的監管于近期進一步加碼,醞釀近兩年的《保險資金運用管理辦法》(以下簡稱“《管理辦法》”)已于4月1日開始正式實施。《管理辦法》明確了保險資金獨立運作的原則,規定了股東和集團公司不得違法違規干預保險資金運作。
“過去部分保險公司股東將保險資金視為自有資金,《管理辦法》實施之后,險資在資本市場上大肆擴張的行為將成為歷史。”東方金誠首席分析師徐承遠昨日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從目前行業來看,據銀保監會4月3日披露的數據顯示,2018年前2個月,保險資金運用余額近15萬億元,較年初增長0.53%,其中,銀行存款19083.03億元,占比12.72%;債券52413.57億元,占比34.94%;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19263.77億元,占比12.85%;其他投資59232.57億元,占比39.49%。
徐承遠表示,整體上來看,保險資金運用余額增長乏力,銀行存款和另類投資較年初小幅下降,債券投資尤其是權益類投資較年初有一定上升。其中,銀行存款較年初下降0.99%,另類投資較年初下降1.22%,債券投資較年初上升1.55%,權益投資較年初大幅上升4.96%。
在徐承遠看來,在《管理辦法》正式實施后,辦法中規定保險資金投資證券投資基金的時間限制從之前的設立三年放寬到設立時間一年(含)以上,大幅放開了保險資金投資公募基金的限制,未來有利于提升權益投資在資金運用中的占比;辦法中規定“保險資金可以投資創業投資基金等私募基金”、“保險資金可以投資設立不動產、基礎設施、養老的專業保險資產管理機構”,則放開了保險資金投資另類投資方面的限制。目前,險企另類投資仍處于“收益率風口”,但值得注意的是,險企另類投資占比較高,而且另類投資項目一般涉及的主體較多,其風險隱蔽性更強,對險企的風險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李茜表示,整體來看,為獲取更高的收益,上市險企將繼續降低銀行存款的比重。隨著宏觀經濟的向好,股票市場投資機會較多,保險公司加大權益類資產的配置動力依然存在。但2018年以來,隨著股票市場板塊輪動加快,險企的投資收益或出現較大的分化。此外,隨著棚改專項債的發行,其融資量大、期限長、償債來源穩定和風險低的特點與險資較為匹配,未來很可能成為險資投資新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