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1年,樓市調控的威力進一步顯現,家居行業步入低谷;這一年,隨著達芬奇、帝王等事件的曝光,讓許多消費者對家居行業也喪失了信任。“責任”——成為許多人對家居行業的一種思考。對于家居行業來說,責任體現在產品、服務、設計、創新、經營模式等諸多領域,但核心是為消費者負責。只有匯聚責任的力量,才能讓這個尚處于發展期的行業不斷走向成熟。
能力與責任發展失衡
"責任"是什么?將這個問題拋向家居行業各品牌負責人及行業專家時,得到的答案幾乎相同——向消費者提供優質的產品和滿意的服務。其實,伴隨著家具建材行業多年以來的高速發展,家居企業完全具備了優化產品與提升服務的能力。但遺憾的是,家居行業踐行的責任,似乎與能力并不對等。
今年7月被曝光的達芬奇事件揭露了高端進口家具代理領域的黑幕,在這冰山一角之下,無視責任、推卸責任等現象在家居行業并不鮮見。家裝設計師吃回扣現象泛濫、裝修公司偷工減料、家具、建材產品原材料以次充好、“零甲醛、無污染”口號喊得熱鬧、逢年過節促銷打折貓膩頻出、小作坊山寨大品牌……這些不負責任的商家及行為,對消費者造成的經濟損失、對社會造成的消極影響讓整個家居行業蒙羞。而消費者對家居行業的信任度,也在家居行業的“責任缺失”中加速跌落。
負責任是一種氣質
然而值得欣喜的是,置責任于不顧的企業仍屬少數,不應因為個例的出現而抹煞掉眾多負責任的行業主流。在市場中打拼多年的企業深知責任對于品牌形象、市場業績的重要性。對于家居行業來說,責任是一種不能缺少的氣質。知名品牌、行業協會等也在用行動推動家居行業責任的明確、責任感的加強以及問責機制的建設。
其實,責任的內容在不同方面也有不同的內涵。對于制造企業,意味著堅守產品品質、提升技術含量,而對于流通企業則意味著減少中間加價環節、優化終端店面,打造令人心儀的購物環境。
責任的內涵有始無終,在產品設計、經營模式等方面的創新沒有止境。
“對消費者和社會負責”,這句話不僅是企業領導者的個人決心,也應體現在從生產、物流運輸、銷售、送貨安裝、售后保障的方方面面。而對于不負責任的現象,政府部門和相關行業協會,也有義務通過法律條文、標準規范的完善和健全,對其進行懲處和治理,利用市場和行政的雙重手段令其被淘汰出局。
2011年的冬季已經到來,而深陷房地產調控泥沼的家居行業,也或將迎來史上最艱難的嚴冬。匯聚客流、提升銷售、重振士氣的壓力籠罩著每一個家居行業的參與者。在大環境不景氣時,明確責任、負起責任,不失為幫助企業逃離陰霾的一劑良方。當每個企業、每個品牌將責任二字落到實處,家居行業距離嚴寒之后的溫暖也將不再遙遠。
■調查:五成消費者希望改善售后
家居行業責任心的缺失,讓消費者有些失望。通過調查,以了解消費者對家具企業責任的看法。
這其中,45%的消費者認為家居行業缺乏責任感,45%投票者認為行業正在不斷成熟、完善、更加具有責任感,調查結果表明,消費者對行業的誠信、責任存在質疑。另外,多數消費者認為售后服務問題是家居企業缺乏責任的主要體現,五成網友認為家居企業在售后服務方面責任缺失。
此調查還顯示,通過咨詢有使用經驗的朋友來了解家居企業產品情況和負責任程度的網友占了近6成,有4成網友選擇上網取經。網友普遍認為企業銷售員、店員都存在為推銷產品而夸大宣傳、隱瞞實情等問題,覺得直接去店面溝通得不到可靠、有效的信息。
另外,4成網友認為建立和完善家居企業的責任感要依靠企業自身的管理,自覺自發的履行自己的責任,而不是被動地承擔。42%的網友認為應該加強國家法律法規的完善和政府管理、監察和懲處的力度,建立良好的市場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