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人們常說“亡羊補牢為時未晚”,在家居建材行業這句話同樣適用。今年開年,江蘇3家企業就接連召回問題兒童家具,這讓人聯想到去年宜家發生的一起“奪命抽屜柜”事件。當產品出現質量問題,并有可能危害用戶的安全時,企業主動召回更能得到社會的認同與理解。此類事件,也警醒門窗企業“該出手時就出手”,對于產品質量問題也應“該召回就立即召回”。
企業該召回就應該立即召回
去年發生了一起“奪命抽屜柜”事件,充分說明沒有立即召回及時召回,問題很嚴重。綜觀此類事件的發展全過程,也引發了門窗行業對中國家居召回之路的思考。召回制度,指產品生產商、進口商、經銷商在得知其生產、進口、經銷的產品存在可能危及人身健康、財產安全的缺陷時,依法向政府部門報告,并告知消費者,從市場消費者手中無償收回有問題的產品,實施予以修理、更換、賠償等積極有效的措施,從而消除缺陷產品的危害風險,提高企業信譽。這種挽救措施的方法即為召回制度。這是關于召回制度的經典解譯,不難看出召回制度是一種積極有效的措施。眾多門窗從業者和消費者每每看到、聽到召回制度的實施,幾乎都是帶著欣賞與贊許的目光。對提升企業信譽也有明顯作用,所以,對門窗企業來說,遇到類似情況,該召回就應該立即召回。
召回制度應用有助提高企業信譽
召回制度的應用,代表著門企采用積極有效的措施,代表著門企的自信,對提高企業信譽有益而無害。可惜,很多時候,涉事企業并不會采用相應措施,而是坐等觀察輿情變化。一般來講,作為低關注度的門窗行業,消費者極少關注,但是這不代表公眾輿情不會發酵,雖然普通消費者關注度不高,但是相關同行競爭對手對此的興趣遠遠大過普通消費者,所以網絡輿情不斷發酵,最后很多涉事企業只能通過網絡通用的“滅火”方式進行四處“滅火”,最終似乎大致“滅火”,但相關費用及實際效果,相對應用召回制度要差一大截。
在業內看來,召回是一個成熟產業的標志。門窗企業在產品出現隱患時主動召回,體現的是一個企業保障消費者權益的責任和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