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慣被稱作宏觀經濟"風向標"的鋼鐵業來講,2008年的冬天無疑來得有點兒早,也寒冷徹骨。隨著國家一系列經濟刺激方案的出臺,及鋼鐵、汽車等產業振興規劃的通過,春節過后的鋼市給予了較為溫和的積極回應。 然而分析人士認為, 在建筑業和汽車業等重要耗鋼行業需求受到重創之際,鋼鐵商占據上風。鋼鐵價格和需求崩跌,自去年3月以來現貨鐵礦石價格將大跌約60%,包括日本JFE和中國主要煉鋼廠在內的鋼鐵商都表示,希望鐵礦石價格至少降至2007、2008年的水準,這同樣也意味著澳洲鐵礦石價格要下降大約45%。 出口拉動不容樂觀 在中國鋼鐵業的發展架構中,出口的拉動作用不容小視。然而,目前來看,2009年的世界經濟很不樂觀。 聯合國最近發表的一份報告預測,2009年全球經濟增長率不超過1%,明顯低于2008年2.5%的增長速度,更大大低于過去4年中3.5%至4%之間的增速。2009年中國出口可能大幅下降,預計全年出口在4000萬噸左右。 值得關注的另一則消息是,美國國會眾議院1月28日通過一項總額為8190億美元的新經濟刺激方案,其中有條款規定,任何基礎設施項目要獲得新經濟刺激方案的資金支持,所使用的鋼鐵產品都必須是美國生產的。 此消息一公布,立刻引起軒然大波。拋開貿易摩擦方面的考慮,此條款如果付諸實施,猶如將對我國低迷的鋼鐵出口市場"傷口上再撒一把鹽"。 最新統計數據顯示,美國是僅次于韓國的中國鋼材第二大出口目的地國。2008年我國出口至美國鋼材量達到501.63萬噸,占我國鋼材出口總量的8.48%。而2008年美國進口鋼材總量為2889萬噸,中國鋼材進口占其總進口量的17.36%。一旦出口美國受阻,我國鋼材在出口市場上將遭受巨大損失。 "鋼材出口難度加大意味著更多的鋼材轉入國內市場,國內市場供求矛盾會明顯增大。"國家發改委價格監測中心長期研究鋼鐵行業的專家劉剛如是說。 重構見效尚需時日 2009年1月14日,鋼鐵、汽車產業調整振興規劃出臺,政策的春風率先光顧了鋼鐵業。控制總量、淘汰落后、聯合重組、技術改造、優化布局成為推動我國鋼鐵產業由大變強振興之舉的主方向。 細加剖析不難發現,鋼鐵規劃主要有五大方向:一是統籌國內外兩個市場。落實擴大內需措施,拉動國內鋼材消費。實施適度靈活的出口稅收政策,穩定國際市場份額。二是嚴格控制鋼鐵總量,淘汰落后產能,不得再上單純擴大產能的鋼鐵項目。三是發揮大集團的帶動作用,推進企業聯合重組,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和特大型鋼鐵集團,優化產業布局,提高集中度。四是加大技術改造、研發和引進力度,在中央預算內基建投資中列支專項資金,推動鋼鐵產業技術進步,調整品種結構,提升鋼材質量。 五是整頓鐵礦石進口市場秩序,規范鋼材銷售制度,建立產銷風險共擔機制。 參與規劃制定的有關專家明確指出,此次出臺的規劃是"調整+振興",并不簡單著眼于短期效應。然而,鋼鐵振興規劃獲得通過的消息一宣布,鋼市和股市上還是充滿"樂觀"的聲音。對此,一些較為冷靜的業內人士認為,規劃出臺不會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眼下鋼市的嚴峻不會給"盲目樂觀"留有余地,鋼價短時的浮沉也不能說明前途得失,業界應充分認識調整、重構的必然與必要這一現實。 有分析認為,高價礦和產成品庫存的消化固然需要時日,但比這更難以破解的因素,則是至少連續6年的行業高速發展已使國內大部分鋼企形成了固有的產銷"慣性"。面對突如其來的市場急劇變化,這種"慣性"一時難以改變,從而無法應對。而要破解這種"慣性",重建新的市場操作模式,絕非一時之功。 其實,前些年持續增長的中國鋼鐵業,給2009年市場最鮮明的貢獻就是高產能。除了"慣性"遞增外,首鋼曹妃甸、鞍鋼鲅魚圈、邯鋼新區等一批大項目的陸續建成,也已形成生產能力。由此估計,2009年全國粗鋼生產能力已超過6億噸的規模。 相形之下,"低需求"的市場格局決定了大部分產能必將擱置。據測算,國內用鋼需求相對較為樂觀,因為有加大投資、擴大內需等多項政策效應的期待,但國內制造業和房地產業投資收縮帶來的不確定性對鋼鐵業的影響不容忽視;國際市場需求下滑則更為明顯,不僅歐美市場出現了3%至11%的需求下降,日韓市場的需求降幅也在10%左右,新興市場的需求增長明顯放慢,再加上匯率因素,都預示中國鋼材出口阻礙明顯加大。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
門窗幕墻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
門窗幕墻網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
門窗幕墻網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