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二度參加政協會議的委員、上海市工商聯鋼貿商會會長,同時也是上海百營鋼鐵集團有限公司的董事長,他這次提交了一份名為《關于規范、發展鋼貿行業促進上海現代服務業發展的建議》的提案。 這也是本次上海政協會議近千份提案中唯一為鋼貿行業發出的聲音。 在他的身后,是上海近七千家鋼貿企業,十余萬從業人員,其中90%多為民營企業。在上海每年占全國總產量流通額20%-25%的這一億噸鋼鐵流通量中,其中超過60%的流通量由民營鋼貿企業完成。而在60多家上海鋼材交易市場中,最大一個市場內企業就達1200家,最小的也有100-200家。 上述還僅僅是上海市工商聯鋼貿商會統計在案的數據而已。 "雖然上海市鋼貿企業的繁榮帶動了整個產業服務鏈的發展,但不對稱的問題是政府對本行業的關注度較低。鋼鐵產業上游的生產企業,下游的終端用戶往往受到更多關注。"崔建華說。 同一天傳來的利好消息是,鋼鐵與汽車兩大產業的振興規劃獲國務院常務會議的審議并原則通過。 融資與三角債 "目前鋼貿企業的最大困難可能還是在于融資難。"1月15日,崔建華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由于鋼貿企業對鋼廠提貨需要付全款、對下游企業開出應收款,"不僅在上游資金鏈處于劣勢,也在下游產業中墊付資金",當這上下兩端吃緊、同時有沒有任何政策扶持時,所承擔的風險便迅速擴大。 據他透露,由于庫存和應收款造成的資金鏈問題,讓相當一部分企業難以經營,瀕于崩盤。 "2008年7月到11月間,鋼材價格下跌50%后,很多企業已經不能承受,其中一部分實在做不下去就關門倒閉了。"貿易商陳得勝告訴記者。他在滬主營冷熱軋多年,眼下已經不再進貨,準備早點回福建老家過年。因為"1月份的訂單數量比去年同期少了近70%,許多客戶都提前兩個星期就停產放假了。" 一位半年前尚對記者表示要再繼續堅持的小型板材貿易商,如今也已準備放手轉行。"鋼貿企業貸款比較難,要做大來風險也大。我現在考慮要不還是趁股票和有色金屬處于低位的時候,轉做金融投資吧。" 現在能轉行或許是一種幸運,陳得勝講述了一個同行的故事:某鋼貿商被欠數筆債款,第一筆欠款70萬,他選擇了起訴,對方被判刑,可錢卻拿不回來;第二筆欠款160萬,他繼續選擇起訴,對方也被判刑,錢還是拿不回來,他說,"從今再也不去起訴了"。 此前河北省冶金行業協會也曾做出統計,今年1到9月,河北鋼鐵業應收賬款800億元,應付賬款400億元,"三角債"總規模高達1200億元左右。鋼廠、原料廠、設備廠三者之間的財務糾葛苦不堪言地浮出水面。但事實上這樣的三角甚至四角債在幾乎產業鏈的每個環節都普遍存在。 在滬主營建筑材料的貿易商張國鋒有些無奈,"房地產公司將項目承包給建筑公司,建筑公司轉包包工頭,我們送貨給他們生產,這是四角債關系。"據他介紹,年初接下的單子,在最初3-4個月內,資金都能及時到位。然后開始被要求"幫忙延緩幾天"。"不錯的客戶關系,當然幫,但是一次又一次,幫的忙越來越多,欠的款也越來越多。"更為無奈的是,原先全部所需的鋼材都交由他們一家,但對方用到一半后開始再找其它家,故技重施。 崔建華說:"所以我建議利用行業專業優勢,試點成立小額貸款公司,發行企業債券或設立專項信托基金和互助資金。對業內已存在的擔保公司,則在行業監督下形成金融機構的三方合作。這樣一為規范行業的借貸關系,二為中小企業解決實際困難的問題,不讓那些誠信度不錯、只因一次錯誤投資決策卻不得不退出市場的好企業就此消失。"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
門窗幕墻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
門窗幕墻網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
門窗幕墻網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