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部世界經濟環境惡化,國內經濟增速放緩的背景下,"保增長"正逐步成為中央近期經濟工作的重點。2008年11月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自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國所有地區、所有行業推行增值稅轉型改革。這一改革措施的實施背景及意義如何,對于鋼鐵的影響又怎樣,本文將就此予以探討。 一、增值稅轉型改革的背景及意義 (一)增值稅轉型改革的背景 1.近期國內外經濟環境持續惡化 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性金融危機已經開始危害到實體經濟的發展,美歐日等國相繼出現了經濟衰退的現象,而我國近期公布的一系列10月份宏觀經濟數據也不容樂觀:10月份工業增加值創下近七年來最低;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漲幅回落至17個月以來新低;進口增幅下滑至2007年來低點;外商直接投資FDI出現今年來首次負增長;70個大中城市房價環比創歷史最大跌幅-- 2.當前增值稅制度存在諸多問題 1994年,為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需要,我國進行了以增值稅為主體稅種的稅制改革,并在稅制設計上選擇了生產型增值稅,這在當時通貨膨脹和投資過熱的經濟背景下,為我國增加財稅收入、抑制投資過熱發揮了重要作用。然而,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這種生產型增值稅也逐漸暴露出諸如重復征稅,降低企業投資積極性,影響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以及增值稅環節優惠措施過多過亂等一系列問題。 3.增值稅轉型試點成功 2004年9月國家首次啟動了對東北三省和大連市的增值稅改革。這次改革共認定東北三省增值稅轉型企業40306戶,占東北三省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納稅登記總戶數的32.2%。從行業分布來看,主要集中在裝備制造業、農產品加工業和石油加工業三大行業,占總戶數的90%。之后,2007年5月國家又將增值稅改革的試點擴大到中部六省的老工業基地城市。2008年7月內蒙古東部五盟市也開始享受增值稅轉型政策。同月,國家又對汶川地震受災嚴重地區實行了增值稅改革試點,并在災區實現了全行業覆蓋以及全額抵扣。 (二)增值稅轉型改革的意義 1.從國家角度來看 在當前國家經濟面臨內憂外患的嚴峻形勢下,全面的增值稅改革方案的推出不僅是國家為了"保增長"以減輕企業稅負拉動其投資消費的政策之舉,也是為了從根本上改善稅制體系,使我國的稅收制度更有利于高新技術產業和基礎產業等資本密集型行業的發展,從而利于我國國民經濟整體結構優化和升級。 2.從行業角度來看 此次增值稅轉型對于不同行業的影響不盡相同。一般來說,對于固定資產投資比例較大,存在增值稅銷項,且新購置設備較多的行業優惠更多。具體來講,對電力、煤氣及水的生產供應、采掘業、制造業等固定資本投入較大,資金密集型行業的影響較大。 3.從企業角度來看 就短期而言,此次增值稅轉型可以減輕企業的稅負,增加企業投資的積極性。而就長期來言,則可以促進企業進行技術設備的更新與改造,促進企業的技術升級與發展,從而提高企業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
門窗幕墻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
門窗幕墻網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
門窗幕墻網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