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銷商銷售難有起色,這是什么原因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之一:通脹預期加大,原材、人力成本上漲。物價上漲,通脹加大,及原輔材料成本上漲,成為與其他行業的共同現象,讓每個行業、企業感到壓力,都或多或少受到影響。關于人力成本,無錫的一位門企老板講,2011 年預計會增加30%。在10 月12 日廣東江門的高峰論壇上,龍樹也表示,其今年銷售量增加了20%,利潤竟然沒有增加反而下降了40%,這種倒掛的現象讓一些老板很頭痛。江蘇一老板一廠房,1 年租金70 萬元,5 年需350 萬,他講道,當銷量3 個月連續沒有跟上支出就有壓力了,而工商、稅收、消防,你還得花錢做些動作,但這類部門的人一旦走了,你“資質”“證本”沒拿到,你的成本始終在增加,讓你勞心勞力。
之二:新廠、擴廠后,產能劇增,終端店擁擠。為了消化產能,有的廠家在不斷發展經銷商、代理商,促使賣場數量也在增加,這里有10 多家擴廠的例子,就不一一舉例了。廠家、經銷商、賣場等幾大要素,構成了家居建材行業的整個格局。從“存量”與“增量”的兩個要素來看,雖然每月全國多數區域的賣場、獨立門店、一條街,都有經銷商撤場、改行的,但新增量仍然稍大于“退出量”。新廠擴建后,由于企業的雄心大、投入集中、招商政策靈活,短時期或一年,出現了一些發展超過200家經銷商的企業。如前期我們調查了一家浙江工廠,由別的行業轉型過來的,1 年多時間,發展速度的確不慢,但真正的銷售量還是沒有完全起來,這種狀況,我們可以從其非標門工廠現場能夠分析出來。這類企業,尤其要注重其產品研發設計、質量,以及配套服務等,都要能跟得上。
之三:外銷轉內銷,“扎堆”國內市場。我們知道夢天是一個典型的“外銷轉內銷”的企業,銷售渠道“革新”是每個非標門廠家都很關注的問題,但這里一般會出現三個矛盾:一是由于國內零售訂單的特殊性,企業短時期不想在研發上投入太多,信奉“拿來主義”,造成抄襲模仿嚴重;二是在生產上、產品線銜接上容易出現問題,由于不太熟悉非標門產品的“特殊性”、零售市場的“個性化”與“繁雜性”,導致產品質量不穩定、老廠調整渠道也好,新廠或擴建也好,需要哪種好的銷售模式?
以上三個原因就是非標門經銷商銷售難有起色的重大原因,我們希望企業能夠重視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