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步于上世紀七十年代的臨安工具五金行業,歷經四十多年的發展,如今已成為長三角地區乃至全國工具五金行業中一顆耀眼的明星。2011年12月,以太陽鎮為代表的臨安工具五金行業再添新榮,被中國五金制品協會正式命名為“中國工具五金生產基地(臨安)”。
生產基地的授予,不僅是對臨安工具五金產業集群發展的一種肯定,更包含了中國五金制品協會對于臨安工具行業未來發展的期許。
中國五金制品協會常務副理事長兼工具五金分會理事長石僧蘭表示:“臨安五金工具行業的高速發展和迅速崛起可以看做是近年中國工具行業發展的一個縮影。目前,臨安工具行業生產企業普遍重視產品質量提升、設備投入和人才培養,希望臨安工具行業繼續從內涵發展入手,爭取早日形成在業內具有重要影響力的龍頭領軍企業。希望臨安市委市政府繼續大力支持五金工具產業發展,與中國五金制品協會攜手共建,推動臨安工具行業騰飛。”
規模逐年擴大集群特色突出
臨安市五金工具產業起步于上世紀七十年代,上世紀八十年代后期,一批民營企業迅速發展,生產集中度、市場占有率和品牌影響力逐年擴大。目前,臨安已成為全球知名鯉魚鉗、水泵鉗和扳手生產基地,年產能力達到1.8億件。擁有工具生產企業63家,實現銷售產值30多億元,其中年銷售過億元的企業5家,5000萬元以上的企業12家。產品主要出口到歐洲、北美、東南亞、臺灣地區等國家和地區。形成以杭州臨安制鉗公司、臨安太陽五金工具廠、杭州鐵橋工具有限公司、臨安長城工具有限公司為龍頭的臨安工具制造“集團軍”。
臨安工具企業主要集中在太陽、於潛、天目山等三鎮,其中太陽鎮占80%以上。臨安市政府從2001年開始在太陽鎮著手籌建五金工具工業功能區。規劃占地1550畝的工業功能區目前成功開發400余畝,已有30余家企業入駐。工業功能區的開發建設,為產業集群由較為松散向較為集中的工業區集聚轉變。
幾年來,臨安市政府總共投入超過2000萬元對區內水、電、路、燈、綠化等基礎設施進行配套。2008年投資1000多萬元新建一個日處理2000立方米的污水處理廠,對轄區內所有包括五金工具企業在內工業企業的污水進行預處理后全部納入污水處理管網,為工具企業的持續發展提供了強勁有力的支持。為進一步促進五金工具產業的轉型升級,臨安市人民政府又在太陽鎮原有五金工具工業功能區南側,規劃五金工具工業功能區二期項目,規劃面積達到800余畝,按目前進度,預計在2015年前新的五金工業功能區將建設完成,五金工具電鍍集中加工區和技術檢測中心都在規劃當中。
集群化發展,已成為先進中國五金制造業的一大重要特色。產業集聚式發展,不僅能形成規模優勢、區域優勢、成本優勢、產業鏈條優勢,同時也能帶動一方經濟發展,解決地方就業等一系列社會問題。
目前,臨安工具五金行業內企業全部實現專業化生產,內部分工進一步細化。從模具開發到裝配,螺釘、螺帽等零部件的生產,表面處理的加工,包裝用品的設計制作,工具五金業的上下游產業鏈已發展相當完善。特別是2008年組建臨安市五金工具協會以來,各五金工具生產企業之間關聯度更加緊密、專業分工更加仔細,逐步形成了低成本的競爭優勢。
此外,產業集群的發展也為企業邁向銷售渠道多元化做出重要貢獻。目前臨安已有10多家企業獲得了自營出口權,大部分工具企業電子商務得到充分的應用,在歐美市場廣受贊譽。
政策積極引導行業快速升級
產業集群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的大力支持。據了解,為了推進塊狀經濟轉型升級,促進臨安工業經濟持續、健康、快速發展,臨安市政府為塊狀經濟產業特別制定了“三年行動計劃”,鼓勵企業自主投入到新產品的研發、國內外市場的推廣以及品牌建設的工作中去,提升企業的高新技術含量,品牌知名度,獲取更多的市場占有率。
為了提高臨安工具五金產業核心競爭力,臨安市政府積極扶持龍頭企業增資擴產,拉動產業升級。利用資產重組和股權轉讓等方式進行土地盤活,支持兩家本地龍頭企業進行增資擴產。指導、幫助企業著力進行節能減排,保持產業發展的后勁,扶持企業通過技術創新全面提升企業的綜合競爭力,著力為客商提供低成本的貿易服務和生態環保的“臨安環境”。
政府的積極引導,為臨安工具五金產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2011年,臨安規模企業巨龍公司、金輪公司、華邦公司和永盛工具廠等已實施清潔生產項目,鐵橋公司實施第二輪清潔生產項目,其中永盛工具和浙西五金已在2011年上半年順利驗收,而臨安制鉗公司已在2009年通過第二輪清潔審核。通過近幾年清潔生產的推進,所有工具企業啟用中頻爐等先進設備淘汰了原有煤爐和煤氣發生爐等老設備,節能減排成效顯著。
清潔生產促進了淘汰落后產能,截止2010年底,臨安市工具企業原有的活塞型空壓機和一些陳舊壓機已經全部淘汰,近3年來產值能耗和鋼材等原材料消耗下降達10%以上。并且使職工勞動環境明顯改善,污染物排放明顯減少。臨安工具五金生產企業現有電鍍生產線20多條,政府正在太陽鎮規劃建設五金工具電鍍中心,采用低能耗、低污染的自動電鍍技術,從而徹底改變電鍍小而散、污染治理成本高的狀況。
目前,臨安工具行業都十分重視技改投入。制鉗公司、太陽工具公司、鐵橋公司、長城公司等龍頭企業,每年都投入大量資金引進國內外先進設備、改進工藝。據不完全統計,“十一五”期間,臨安市五金工具企業完成新上技改項目40多個,新增固定資產投資總額達8億元以上。2011年制鉗公司、華邦工具公司和鵬達工具公司等企業相繼實施了五金工具生產線自動化設備節能技術改造;鐵橋工具公司完成了年產600萬把活動扳手生產線節能項目,這些項目都已申報為杭州市級和臨安市級循環經濟項目。通過這些項目的實施,使臨安市工具五金產業鏈進一步延伸,品種進一步豐富,規模進一步擴大,產業基礎進一步夯實,培育成果進一步顯現。持續多年對于設備、工藝的改造投入,直接帶動了臨安工具質量和品牌的提升,改變了長久以來低價競爭的模式。臨安制鉗公司的TG(天固)和sunwark系列產品2007年和2009年先后被評為杭州名牌產品和杭州市著名商標,并于2009年在杭州設立了外貿公司,自營出口量在逐年提高,企業在增加盈利的同時,臨安制鉗公司的影響力、企業知名度得到顯著提升;太陽工具公司抓住契機,2010年成功收購了國內工具業知名品牌——勞動牌。這也進一步推動力臨安市工具五金產業的發展。
臨安市五金工具協會成立后,圍繞“服務企業、規范行業、發展產業”的宗旨,充分發揮在企業和政府之間的橋梁紐帶作用,加強行業企業之間的協作與溝通,加強行業自律,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在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產業鏈關鍵共性技術開發、協調解決建設用地問題、籌建產品檢測平臺、區域品牌建設、資源保護與再生利用等方面開展了有建設性的工作,得到了政府部門給予的大力扶持和悉心指導。2010年行業協會制定了《五年發展規劃》,提出了明確的發展目標:著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和產業競爭力,以品牌建設帶動產品質量水平、技術水平、管理水平和綜合素質的提升,大力推進產業集聚發展;積極運用新技術、新工藝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推進節能技術和清潔生產;整合優化全市工具企業資源,形成企業集群共生、聯動發展的產業格局,促進產業集群進一步壯大,實現企業經濟效益不斷增長,競爭力明顯增強,促進我市五金工具行業在全省、全國的地位有一個顯著的提高。
近幾年來,臨安市五金工具產業一直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成長起一批生產工藝精良、產品質量過硬的生產企業。為進一步打造臨安工具區域品牌,開拓國內外市場,在當地黨委政府和臨安市經發局、外經貿局的積極組織和協助下,臨安市五金工具企業采取抱團發展的戰略,自覺組團參加國內外高品位的工具產品展銷會,如廣交會、德國科隆五金展、上海國際五金展等大型展會,提升了影響力。在同心協力打造區域品牌的同時,業內的企業還積極進行研發創新,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以杭州臨安制鉗公司、杭州臨安太陽工具公司、杭州鐵橋工具公司為代表的一批企業,已逐漸在市場競爭中樹立了較高的品牌知名度,起到很好的行業領頭作用,在處理自身公司業務的同時亦為當地企業提供技術支持服務。
在協會內部,企業間強強聯手、上下游之間產銷合作,也成為臨安工具產業快速擴張的一個重要方面。2011年11月5日,投資額達5000萬元,由臨安杰杰工具有限公司和寧波恒橋工具有限公司合作的臨安市鐵橋工具有限公司年產600萬把活動扳手生產線順利投產,先進生產技術和設備在新公司得到運用,新增銷售產值將達到1個億。臨安市將以此為契機,鼓勵更多的企業強強聯手和產銷合作,使之成為臨安工具五金產業進步的新亮點。
中國五金制品協會張東立理事長在談到授予臨安產業基地稱號時表示:“四十年來,臨安五金工具行業在當地政府、生產企業的共同努力下,形成產業集群規模,形成了以鯉魚鉗、水泵鉗、扳手為主導產品的手工具制造、生產基地,涌現出一批在行業內較有知名度和影響力的領軍企業。希望臨安五金工具行業以本次產業集群命名為契機,在現有基礎上進一步重視產品質量、加強研發設計能力、加強技術改造、提升品牌意識,建設現代化生產基地,打造臨安五金工具行業的金字招牌。”
凝聚行業力量提升區域競爭力
2008年8月28日是被載入臨安市五金工具產業發展歷史的重要時刻,它見證了臨安市五金工具行業協會的誕生。自此,臨安五金工具產業擁有了自己的“家”,使已形成的塊狀產業集群正式得到行業規整。發揮塊狀經濟的整體優勢,從而打破了工具行業單兵作戰的發展模式,臨安為五金工具行業確立了明確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