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網友張女士要購買木門,但是去賣場選購時卻發現各品牌木門專賣店內都掛著各類第三方認證的證書。“看的我眼花繚亂,導購員的解說也五花八門,木門行業究竟有多少個標準?究竟該相信哪個標準” ?
帶著張女士的疑問,記者對木門標準進行了調查。記者發現,生產企業超過5000家、年產值過1000億元的木門產業,其首部細化的國家標準整整制定了7年目前仍處于“難產”狀態。而目前被企業廣泛采用的“國標”《建筑木門、木窗》、《木質門》、《室內木質門》實際上都屬于行業標準。記者調查時還發現,與國標“難產”相反的是各個協會制定的行業標準卻如雨后春筍般涌現,目前還有很多行業標準正在緊鑼密鼓的制定中。
國標缺失的情況下,在標準執行問題上企業是如何選擇的?采訪時,記者得到回應最多的一句話是 “標準太多太亂,現在最大的希望就是國家標準盡快出臺”。
現象一:
國標缺失 《木門窗》制定7年仍難產
今年6月初,在某行業會議上,參與木門窗國家標準評審和起草的原北京建筑木材廠總工程師、木門專家曲丕良指出我國首部木門專業國標《木門窗》已通過審訂,一旦國家標準化委員會批復就可以出臺,“今年年內肯定能出臺”。
然而轉眼5個月過去了,《木門窗》標準的出臺時間依舊是一個問號。 “一直在開會討論這個標準,內容來回修改了很多次,目前還沒最終確定,今年肯定是出不了臺了”,日前曲丕良接受記者采訪時語氣有點無奈,“國家標準制定的流程比較繁雜,另外,編寫標準的單位對木門專業知識了解的不夠透徹也是原因之一”。
記者獲悉,《木門窗》標準作為中國木門行業第一個細分的專業標準,于2004年申請起草,2007年得到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等相關部委的肯定答復,并決定由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北京市建筑木材總廠為主編單位,同時邀請了部分木門窗企業和專家參與制訂。然而,前前后后長達7年時間,《木門窗》出臺實施的時間至今仍是遙遙無期。
“每次開會都會發生很激烈的討論,標準的具體內容已經反復修改了好幾次,至今仍沒有最終確定”,曲丕良透露,《木門窗》標準涵蓋了木門和木窗兩個品類,是一個泛泛的標準不會很細致,但在與國際標準ISO接軌以及節能環保方面有了較嚴格的規定。例如,對于行業中不規范的用語將嚴格要求跟國際接軌,改為國際通用的術語。
現象二:
行業標準五花八門 三部行標被企業誤用為“國標”
與木門國標缺失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木門行業標準顯得“多很多”。
記者了解到,目前能跟木門牽涉到關系的國標僅有兩個。一個是1986年出臺的有關木結構建筑方面的標準,一個是2002年施行的《建筑裝飾裝修工程質量驗收規范》GB50210。曲丕良表示,兩個標準雖都有涵蓋木門領域,但針對性和專業性不強,內容比較寬泛,如果消費者遇到糾紛打官司都很難找到具體的條款依據。
此外,記者從木門企業和質檢單位處獲悉,目前行業常用的幾個標準為2000年原建設部頒發的JG/T 122-2000《建筑木門、木窗》、2006年國家發改委頒發的WB/T1024-2006《木質門》、國家林業局頒發的《室內木質門》。
記者采訪發現,很多木門企業都誤將這幾部標準認定為“國標”。對此,中國木材與木制品流通協會木門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王永林糾正稱“這三部標準都不是國家標準,發改委頒發的標準只是一個推薦標準,而原建設部的標準也過于老舊,已經不能適應現階段的木門行業”。王永林還指出,兩個標準還存在互相“打架”的地方,讓很多企業無所適從。
除了以上標準外,近年來各行業協會制定的各項行業標準如雨后春筍般涌現。例如,由中國林產工業協會木門工作委員會起草的《木門分類和通用技術》標準于2011年開始起草工作;由商務部牽頭、中國木材與木制品流通協會木門窗專業委員會負責的《實木復合門》《木門企業等級劃分規范》兩項行業標準編制工作今年6月份在京啟動;此外,記者了解到《生態門》、《免漆門》、《鋼木門》等標準的編制工作也正在籌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