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年來,國內木門行業采用的都是定制化而非標準化的生產模式。這種模式雖然滿足了廣大業主的個性化需求,但卻存在制作周期偏長、品質良莠不齊等缺點。
個性化木門產品走的是差異化戰略,能滿足一部分有特殊愛好和追求的客戶的需求,同時也對“壟斷”型企業的規模優勢造成了一定的沖擊。
然而,個性化產品在技術性能、生產方式等方面相對于批量生產的產品,更為復雜,在生產、運輸、安裝等環節上容易造成浪費,與國家所提倡的節約、低碳生產理念背道而馳。另外,由于交貨期長,質量得不到保證,定制化木門給消費者帶來了諸多不便。由于木門標準的缺失,木門市場出現了產品良莠不齊,魚龍混雜的局面。
筆者認為,木門標準化是木門行業發展的主流方向。這一趨勢已被發達國家證實。在國內,索菲亞衣柜今年上半年成功上市,很大程度上要歸功于其標準化生產。生產有標準可依,才能批量生產,從而實現由量變到質變的飛躍。
木門標準化的推廣,不但可以節約資源,提高生產效率,也可以縮短消費者的裝修周期。標準化是木門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經之路。同時,木門行業要突破行業發展的瓶頸,搶占更大的市場份額,也需要標準化。
據悉,早在2008年,圣象木門就率先提出“標準木門”概念,并開始著手生產標準木門。2010年初,圣象木門耗資近兩億多元人民幣從歐洲引進一條目前在亞洲領先的中高檔木門全自動生產線。中國林業產業聯合會秘書長、中國林產工業協會執行會長王滿親自將中國木門產業首個“中國林產工業標準化木門示范基地”的牌匾授予了圣象集團。值得一提的是,圣象家居在推行標準化生產的同時,還推行了標準化服務,在行業內率先推出“7天安裝”服務。只要客戶門洞尺寸符合標準,圣象即可保證用戶從訂購木門到安裝,全程只需7天。這是以定制、交貨周期長為特點的傳統定制化木門很難做到的。圣象引進全球領先的家居制造系統,以70萬套木門的年產能,成為國內規模較大、自動化程度較高的標準木門生產企業。
個性化木門生產企業克服標準化生產的瓶頸,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要向標準化木門示范企業和行業內相關機構學習,接受技術指導,進行技術交流;第二,注重與標準化生產配套的各種管理制度的建立;第三,逐步引進新的技術和設備,學習與標準化木門生產相關的法規和政策;第四,在銷售過程中,要善于引導消費者購買標準化木門,營造標準化木門的消費氛圍;第五,不斷總結標準化木門的成功經驗;第六,建立標準化木門人才培育體系。
個性化木門生產企業要實現標準化生產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一個過程。而木門標準化最大的壁壘就是建筑室內門洞尺寸不統一。所以,木門行業要集中行業的力量,與國家有關部門協商,盡早解決建筑室內門洞尺寸不統一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