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搶占市場份額,一些家裝公司推出了按面積計價的“套餐”裝修新模式。對很多怕麻煩的業主來說,這種模式比較省時省力,因此家裝“套餐”一經推出便獲得了很多消費者的歡迎。目前,昆明市場上也出現了這樣的“套餐”家裝。這種“套餐”家裝看上去價格透明、計價簡單,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可能會成為家裝公司“套牢”消費者的圈套。因此,有業內人士提醒消費者,要特別警惕過于便宜的家裝“套餐”。
據某業內人士透露,很多家裝公司為了吸引消費者眼球,往往以低價搶占市場。但是,任何家裝都是有成本的,特別是家裝套餐一般包含的項目較多,材料加上施工費用,一般情況下,成本不可能太低。目前市場上,很多低價“家裝”套餐往往是商家吸引消費者眼球的工具。實際操作過程中,有一些不良家裝公司必然會通過各種方式增加費用。
有些不良家裝公司在以低價家裝套餐“套”住消費者之后,一般會通過兩種方式增加費用。一是增加項目費用;二是玩“貍貓換太子”的把戲,裝修材料以次充好。據介紹,某些套餐中只含一些最基本的工藝,而如果客戶房屋需要一些類似拆墻、打洞等必備項目的,則需要額外加錢。而吊頂、石膏板、窗套、門套等都是可自由選擇的(裝飾公司一般還會提供不同的價位供參選)。這樣一來,增加的項目費用自然低不了。
除了裝修項目方面有拆項、增項,一些不良家裝公司也在材料上做足“文章”。雖然各裝飾公司都標榜套餐中采用的材料都是品牌產品,如在宣傳單上隨處可見馬可波羅瓷磚、歐派整體櫥柜、TOTO衛浴、立邦漆等品牌,然而裝飾公司往往利用消費者是外行,不辨真偽而用低檔材料代替,有的連劣質的材料也敢用。
對此,該業內人士提醒市民,業主在選擇裝修公司時,不能一味圖便宜,報價過低的“家裝套餐”往往并不可信。在裝修開始之前,要與家裝公司簽訂詳細的套餐合同,尤其要弄清套餐中包含與未包含的項目,清楚把握各個細節,以免開工后裝修隊隨意拆項、增項,增加額外負擔。同時,對套餐中項目中所選的材料與品牌也要仔細查看,尤其是品牌型號、數目、價位以及等級,以防被裝修公司偷梁換柱。(記者白義俊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