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景:房地產業拉動玻璃業
眾所周知,建筑玻璃業與房地產業的發展息息相關。房地產業市場的變化將直接影響到建筑玻璃業的發展。不論是市政辦公樓、公共建筑、商品房、商業寫字樓還是民用建筑,均離不開各種建筑玻璃產品的應用。事實上,房地產業已成為建筑玻璃的晴雨表。
縱觀國內房地產業的發展,國家陸續出臺的與之相關的調控政策從長遠看是有利于房地產行業發展的。雖然國家在政策上還將加大房地產調控力度,打壓畸形房價,但隨著市場調控力度的加強,房地產開工率會逐漸上升。保障性住房建設、城鎮化建設以及商業地產的崛起,都將成為房地產業快速增長的基礎,并將帶動建筑玻璃業的發展。
中國房地產市場的需求有多大?究竟能持續多久?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陳淮認為,未來10年到20年,中國房地產市場仍然是全世界最活躍、最有生命力、最有發展前景的市場。他認為,未來10年, 中國經濟有兩大動力。
一個是城市化、城鎮化。未來20年, 中國城市化率將提高到76%以上,城市對整個國民經濟的貢獻率將達到95% 以上。都市圈、城市群、城市帶和中心城市的發展預示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高速前行,這將為建筑業帶來更廣闊的市場。建筑用玻璃企業無疑也將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
其次是消費結構升級。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將有力拉動新增城鎮人口對住房的剛性需求。對于保障性住房,陳淮認為,第一位是保障城市里居住困難、購不起房的低端家庭,第二位是保障進城的農民工。這是一個很大的需求。另一個巨大需求來自改善性住房。中國的改善性住房需求至少要持續20年到30年。現在中國城鎮居民家庭的戶均住房面積僅60平方米,只能滿足居民的基本居住需求。改善性需求要求戶均住房面積90—120平方米,這個需求也是巨大的。
此外,舊城改造、新農村建設以及國家鼓勵農民自建房等政策的實施都將帶動房地產市場未來的發展,進而拉動與房地產業緊密相連的建筑玻璃業的消費需求。
市場:區域走向全國
產業轉移將促使玻璃業由沿海發達地區轉向中西部地區。現今,城鎮化的加快、區域振興規劃和建材下鄉政策的推出,使得建筑玻璃業的市場需求持續旺盛,也使得眾多企業非常看好中西部地區企業的成長空間。以往,區域城鎮化加速發展的地區主要是東部沿海地區。隨著經濟結構的轉變、土地和勞動力成本上升及擁有優勢資源的中西部城市的穩步擴大,大量的東部產業包括玻璃業,將在產業轉移的大潮下加速從東部沿海轉移到中西部。這將推動中西部城鎮化率的提高, 擴大西部的消費需求。
在政策層面上,國家在中西部地區陸續推出了10多個區域振興規劃。區域振興規劃的推出將帶來中西部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公路交通、舊城改造的大規模建設。由于建筑玻璃業對于房地產的依賴性較高,建筑玻璃業便成為建材業最先受益的行業之一。
此外,2010年初“建材下鄉”已正式寫入中央“一號文件”。“建材下鄉”政策的逐步實施,又將拉動建筑玻璃等相關建材產品在農村市場的廣泛應用。
現今,建筑玻璃業的市場正處于全國性品牌與區域性品牌并存的局面,并且各自為政。每個地區又有各自的區域品牌,已形成各自“占地為營”、“諸侯爭霸”的局面。隨著行業競爭的加劇,綜合競爭力強的廠家的產業規模將逐步擴大,影響力將越來越大, 而小的廠家因資金投入不足等原因很可能面臨被淘汰出局或者被大企業兼并的局面。
由于玻璃企業跨區域經營受地域產業輻射半徑及物流的制約,銷售成本高,且交貨期長,因此會使企業產品的競爭力減弱。很多玻璃企業在當地是強勢的品牌,但卻邁不出本區域。想做全國性品牌,需要有足夠大的經營規模。
隨著市場經濟的全球化,競爭也日益全球化。目前國際玻璃企業(如日本旭哨子集團)在國內市場均占有一定的比例。國內品牌與國際品牌在技術研發上仍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因此,區域品牌只有快速成長為全國性品牌,才能與國內外大品牌爭相抗衡。
事實上,玻璃企業在進行產能布局以及生產基地的建設時,在不同區域達成縱橫聯合的效果是最為理想的。在不同區域建立生產基地,不僅最大限度地減輕了企業運輸成本壓力,而且還增加了產品的綜合競爭能力。
現今,應市場需求,國內大型玻璃企業也在加速外拓。筆者近日獲悉,國內的大型玻璃企業南玻已在深圳、東莞、廣州、成都、天津、廊坊、吳江、宜昌、四川江油、廣東河源、廣東英德等地建有大型生產基地和原料基地,形成節能玻璃、平板顯示器、太陽能玻璃三大完整產業鏈。
南玻工程玻璃事業部劉秉君告訴筆者, 在工程玻璃方面,玻璃產品的生產成本、運輸成本等因素將影響到企業的經營。為適應市場及企業產能擴張的需求,南玻已在東莞市麻涌、天津市武清、江蘇省吳江市、成都市雙流建立四大工程玻璃產業基地,再加上即將投建的湖北省咸寧建筑節能玻璃生產基地,工程玻璃方面將形成五大產業基地。待湖北省咸寧建筑節能玻璃生產基地建成后,南玻將在國內形成五大產業布局,其市場范圍將輻射全中國。
此外,筆者也了解到,洛玻、信義玻璃、福耀、中航三鑫等國內大型玻璃企業均在全國各大城市設有建筑玻璃銷售機構或生產基地,這將加大外拓市場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