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廣州市愛爾門業有限公司總經理 鄧建平
經常有人說,中國的企業做不大,做不強,是因為他們沒有認清質量就是生命的觀念,服務就是品牌的得力助手;也有人說中國的企業發展正處在戰略發展機遇期,能夠很容易做大做強。
其實,國內中小企業的發展與否,不是說強就強、說弱就弱的,他們的發展與我國的社會經濟大環境、企業自身等主客觀因素有著密切關系。縱觀大多數中國企業發展的風雨歷程,我們深深能感受到其發展的種種艱辛。在其成長道路上,有著成功的喜悅,也有著失敗的無奈;有一步步做強的企業集團;也有身陷泥淖、不能自拔的小企業。
2008年,面臨國際國內經濟形勢的嚴峻、外國企業與產品紛紛搶灘登陸,國內許多中小企業面臨生死存亡的殘酷選擇,中小企業發展將何去何從呢?
據國家統計數據顯示,我國中小企業普遍命短,平均年齡只有2.6年。如此短的發展時間,怎能與那些擁有幾十年乃至上百年發展歷史的大企業集團相抗衡爭奪市場。企業要發展,管理是前提,企業文化是支撐,企業發展戰略決定企業的生命力,執行力是企業發展的保障。
鋼鐵大王卡耐基曾說,一個企業決不允許有第二種聲音出現,因為他的出現會讓員工不知所措。企業執行力是一個企業貫徹實施決策的能力和體現,執行力強的企業就能夠保證企業戰略的有效實施。
其次,人才是企業發展的基礎和根本,人是企業發展第一生產要素,要是沒有人才,企業是不能發展和壯大的,那么,中小企業如何留人、用人呢?我們先看看通常會出現的以下情況:第一,中小企業吸引不了高素質人才;第二,即使引進也難留住人才;第三, 由于財產繼承原因,中小企業管理用人多采用家族式管理。
針對上述情況,企業要想很好的發展,關鍵還是在于企業如何利用自身優勢,建立科學合理的用人制度、員工激勵制度、人才發展制度來培養員工。一是建立良好的用人制度,激勵制度;第二,堅持用人唯賢而不唯親,不唯情。三是堅持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第四,量才而用,人盡其才,為員工找好適合的位置;五是賞罰分明及定期對員工進行專業技術培訓、企業文化培訓等。
所以企業在用人上,需本著“以人為本”原則,人才是企業發展的原動力,利用良好的企業文化營造企業和諧發展環境,把高素質人才吸引進來,留得住、用得上、用得好,企業就會走得更遠。
再次, 注重品牌形象。質量是企業的生命之本,一個企業要想獲得長遠的發展,就必須注重產品的質量和服務水平,并且始終堅持如一。
海爾老總張瑞敏砸冰箱的那一刻,砸醒了全體職工要重視產品質量的意識,才有今天的世界知名度。現代經濟發展,質量是生命,那么品牌就是效益。企業要是沒有品牌經營觀念,注定不能做大、做強,其原因分析如下:一是分不清短期利益與長期利益;二是只有銷售目標沒有品牌規劃;三是對品牌缺乏保護意識;四是無法保證品質的始終如一;五是無法提高品牌附加值,只能單一的產品換取表面微薄利潤,甚至為了提高眼前銷量,而且不計算成本降低價格進行銷售,導致市場對產品品牌評價大打折扣。
例如,新疆本地生產的運動鞋、旅游鞋質量很好,遠銷中亞國家,但是由于缺乏品牌意識,被土耳其國家收購貼上其制造標志,產品價格由原來的十幾元賣到幾十元,因而賺取高額利潤。品牌不僅關系到企業的發展,也關系到一個國家的產品實力問題。那么怎樣塑造產品品牌呢?個人有以下幾個觀點:一,必須保證產品質量的始終如一;二是必須站在客戶的需求角度,按原則辦事,堅持質量與服務的標準化、優質化;三是利用有效的市場推廣,樹立產品形象,長期堅持,在消費者心中樹立品牌形象;四是目光要長遠,樹立長期目標,愚者賺今天的錢,智者賺明天的錢。
在中小企業的發展道路上,既有機遇也有挑戰,如何在無情商戰中占有一席之地,這還要我們中小企業決策者,充分認識自己,認識對手,充分把握市場環境的變化,以便于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采取行之有效的競爭策略。
最后還講一點,企業家的性格也決定了企業的發展,企業家的命運決定了企業的命運,中小企業欲做強做大,領軍人物必須遵循四大原則:集中優勢兵力,用拳頭產品出擊市場;家族式管理弊病多,需要專業化、精細化的科學管理;留住核心員工,打造企業基礎競爭力;目光放遠,立志作好品牌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