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的外鄉民營企業家當中,羅蘇堪稱是一個標本式人物。從酒廠、醬油廠,農具廠、風扇廠;從集體企業到上市股份型企業的商海沉浮中,半個世紀的光陰已經悄然逝去。日前,香港上市的興發鋁業位于禪城南莊的總部,這位被譽為“南海不倒翁”已年過古稀的老人,向本刊暢談了堪稱傳奇的財富人生。
回首往事,提及大浪淘沙中紛紛倒下的外鄉民營企業,坦言做企業與做生意有本質不同。面對不同時期佛山制造業艱難的轉型之路,反對“皇親國戚”進入企業并堅定走上市之路。立足當下,這位已屆古稀之年的老人依然斗志不減,聲稱只要身體能夠堅持就可以繼續干。
鋁材企業如何化解三大壓力?
進入2011年,國家的信貸政策開始全面收緊,愈演愈烈的房地產調控政策也對一些關聯行業發生不小的影響。對此,羅蘇分析說:從今年的情況看,很多佛山外鄉制造業企業的資金壓力開始變大。一方面,由于加息使得企業的資金利息顯著增加,而對于佛山的外鄉企業來說,土地開發的利息越來越大,現在企業在佛山很難拿得到地,真的要走出去,又必需很謹慎。
當前對于企業來說,普遍面臨三大壓力,分別是資金壓力、市場壓力、人才壓力。羅蘇告訴筆者,幾年來,興發鋁業的產能一直處于擴張狀態,資金和人才的壓力隨之凸顯。節約本錢、提升質量、開拓新產品,則是開出的處方。另外要從人力資源方面下功夫。管理要嚴,人要精,不能找無用的人來管。羅蘇透露,通過精細化管理,興發鋁業大約節約了270名勞動力。別看數字很小,但200多人背后的福利待遇等支出,也是不小的一筆開支。現在企業的負擔的確很重,面對資金和人力成本的上漲,還是要以內部消化為主。羅蘇向筆者表示。至于房地產宏觀調控對鋁型材企業的影響,羅蘇告訴筆者,公司相關業務占比很小,因此受到影響也不大。
興發鋁業是怎樣轉型升級的?
1984年,興發鋁業創立之初,南海只有寥寥數家鋁材企業。而羅蘇在去香港的一次考察中,意識到建筑用鋁存在巨大的市場缺口,于是便決定投身鋁材行業。經數年之后,南海的鋁材廠開始呈現遍地開花的勢頭,而率先進入的羅蘇也從巨大的市場空間中挖得第一桶金。不過在民用鋁材競爭日趨白熱化的時候,羅蘇所在興發鋁業又悄然啟動了戰略轉型”步伐。目前在興發鋁業的業務構成中,民用鋁材占了65%工業鋁材僅占35%羅蘇看來,這并不是一個理想的業務比例。未來的十二五”期間,將盡力使得民用鋁材的業務占40%工業鋁材的業務占60%而中國工業鋁材市場每年遞增20%公司的發展今后將要以工業鋁材為主。
羅蘇透露,目前興發鋁業已經開始布局新能源領域,成為中國最大的光電幕墻鋁材和太陽能鋁型材產品生產商,而三水生產基地產能在今年也將達到15萬噸,比去年遞增20%其中大部分的產能將滿足新能源鋁型材以及高速鐵路、船舶和航空用等高檔鋁型材需求。
對于佛山不少外鄉制造業企業紛紛調轉“槍頭”大搞房地產,羅蘇不敢茍同。告訴筆者,興發鋁業將堅守主業,不會考慮進軍房地產業,目前也不會走多元化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