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爭"的最主要原因,是因為同業者在一個相對狹小范圍內對同一目標的高度關注。正是因為這種關注,造成了領先者在技術、實力、人才、創新等多方面的壓力。
"盲點"則不同,沒有競爭者,至少在一定的時期內是沒有競爭者出現的,即使在一定階段后涌現出大量的模仿者,那也只能處于跟隨的狀態,并不能構成嚴重的威脅。盲點創造機會的意義就在于此。
那么,什么是"盲點"呢?
社會學家認為:每個人的生活都有盲點。未曾見過的生活,未曾體驗過的人生,未曾觀賞過的風景,未曾接觸過的知識,未曾跨越過的障礙。
醫學專家認為:視網膜上無感光細胞的部位稱為盲點。盲點是視神經穿過的地方。換句話說,人眼盲點出現的原因是由于沒有感光細胞的緣故,也就是缺失對外界信息的捕捉和反應。
心理學家認為:盲點是指一個人對于事物的偏見、無知和慣性。正是由于它的存在,才會使得人們在解決新問題、拓展新領域時,受到原有思考問題成功的局限而處于停頓的心理狀態,無法擺脫經驗和慣性思維的影響。
中國的門窗幕墻行業相對于汽車、電子、運輸等領域來說,還沒有出現著名的企業和品牌,還沒有出現真正的壟斷者。這實際上是一個特殊的行業,這個行業的產品因為建筑的多樣性而在外型、尺寸、功能等方面呈現出個性化;門窗幕墻的制造需要足夠的場地、設備、技術和人力;門窗幕墻的安裝也同樣需要專業的技術和服務的區域性。這些特殊性,注定"盲點"將存在于整個行業的各個角落,等待我們的發現。
一、 "產能"的獲得方式延緩了壟斷的到來,個性化門窗將成機會
壟斷是市場經濟競爭過程中出現的一個過程和目標。為了獲得壟斷,企業主通過采取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科學的管理方法,實行生產的專業化和協作,以有效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制造成本。為了獲得壟斷地位,排斥中小企業,大企業往往憑借自己在經濟上的優勢,使生產資料、勞動力和勞動產品的生產日益集中于自己手中。
壟斷需要三個基本條件:
1.資源壟斷:關鍵資源由一家企業擁有。
2.政府創造壟斷:政府給予少數企業排他性地生產某種特殊產品或勞務的權利。
3.自然壟斷:先進技術或者先決條件使得一個生產者比大量生產者在產品制造成本控制上能更有效率。
中國門窗幕墻行業形成壟斷更多可能來自于"自然壟斷"。"產能"是實現工業化、規模化、標準化生產的瓶頸。
從理論上分析,一家具備一定規模的門窗幕墻企業是完全可以通過提高"產能"達到"壟斷"的狀態。只不過,這些潛在的"壟斷"企業目前采用的多是投資建廠而不是投資控股的模式。投資建廠需要一個相對較長的周期,這為我們中小企業發現并占領盲點創造了條件。
個性化門窗將是中小企業未來的發展機會。這種機會首先緣自于對產品規模的限制。正是這種產品固有的個性化,對"壟斷"企業的規模優勢造成了沖擊和抵制;其次,個性化產品在技術性能、生產方式和配套關聯等方面相對于常規批量產品要復雜得多。
個性化門窗將與玻璃的開發、建筑物管理系統和光電模塊三個方面發生密切的關聯,應該引起企業者的關注。
防噪音窗、玻璃感光遮陽窗、太陽能發電窗的出現和應用,將對個性化門窗的制造者提出更高的技術要求:由木匠轉變為高科技產品的制造者。
二、品牌也有其自身的價值,品牌的培育不能停止
品牌的作用是什么?很多人對品牌的理解比較簡單 為產品開拓市場服務。也正是因為這一理解,當企業產品供不應求的時候,放棄、停止品牌宣傳的決定也就不難理解了。
對品牌的認知度不夠,造成了企業領導人盲點的出現,也給同行者創造了品牌追趕的條件。這一過程很象龜兔賽跑,因為兔子的大意和停滯不前,給烏龜帶來了機會。品牌的創建和培育不是短期行為,是一個延續并且不斷創新的過程,品牌的培育不能停止。
學術上對品牌的定義是:一個名稱、名詞、符號、設計,或者是它們的組合,其目的是識別某個銷售者或某群銷售者的產品或勞務,并使之同競爭對手的產品和勞務區別開來。
實際上,品牌和產品一樣也有價值。只不過這兩種價值的表現形式不同罷了。產品的價值是企業賦予了某種特定的使用屬性,品牌的價值表現在消費者因為對某種產品擁有心理滿足和喜悅感而購買。
1994年世界品牌排名第一的是美國的可口可樂,其品牌價值為359.5億美元,相當于其銷售額的4倍。到1995年可口可樂的品牌價值上升到390.50億美元,1996年又上升為434.27億美元。
在傳統的市場競爭中,當消費者形成鮮明的品牌概念后,價格差異就會顯得次要。當給不同品牌賦予特殊的個性時,這種情況就更為明顯。
據相關調查表明,市場領袖品牌的平均利潤率為第二品牌的4倍,而在英國更高達6倍。強勢品牌的高利潤空間尤其在市場不景氣或削價競爭的條件下表現出了重要的作用。事實上,這種優勢不僅僅得益于通常我們認為的規模經濟,更重要的是來自于消費者對該品牌產品價值的認同,也就是對價格差異的認同。
三、逆向思維發現盲點,有效創造市場機會
門窗的節能技術參數有很多,那么,隔聲的技術參數有多少人會關注呢?門窗是建筑的眼睛,我們通常會將注意力集中在甲方和業主都能輕易發現的窗戶外型設計和節能效果上,而忽略或不愿意在門窗的防噪音技術方面下功夫。
如果我們運用逆向思維的方式來分析這個盲點,就會發現這個盲點恰恰就是我們的商業機會。隨著城市建設速度的加快,有多少座樓房矗立在立交橋、輕軌、臨街的旁邊,有多少家庭因為噪音的侵擾而夜不能寐;又有多少個孩子因為無法集中精力學習而抱怨呢?
逆向思維,往往還會成為疑難問題解決的重要方法。
美國國家航天局發現,航天飛機上的一個零件總是出故障,不是這里壞就是那里壞,花費很多人力物力也無法解決。最后一個工程師提出,是否可以不要這個零件。 事實證明,這個零件確實是多余的。
圓珠筆在長時間書寫后,因筆油泄露弄臟紙和衣服。為解決這個問題,工程師們都從如何增加圓珠的耐磨性等角度去考慮,但始終無法徹底解決。一個叫馬塞爾的人采取逆向思維的方式,分析出漏油的另一個因素 油墨過剩,他拿來一只圓珠筆做實驗,當寫到2萬字時,就開始漏油了,于是他建議將圓珠筆芯的長度縮短,寫 1.8萬字時,油就用光了。這樣就輕而易舉地解決了圓珠筆漏油這一技術難題。
罐裝食品為了防止細菌繁殖,初期采用抽真空的食品保鮮法。罐裝食品,抽真空不但難操作,成本高,更重要的是抽真空后罐頭內部壓力驟減,罐頭容易被壓癟或破碎。有人采用逆向思維,發明了氮氣充氣法,將罐中空氣中的氧氣稀釋到一定濃度以下,就可以抑制細菌的生長,而且填充氮氣后,食品袋鼓起來,運輸中不易壓碎袋中食品,包裝更美觀。
"逆向思維"的運用將有助于我們發現盲點,有效創造市場機會。
四、區域品牌的盲點,只要想做你也能做到
企業領導人除了對品牌的認識不夠外,還存在對培育品牌的懼怕心理。懼怕的內容無非就是心理和資金方面的考慮。
從心理來講,小型企業的領導人還沒有形成對未來發展的規劃,僅僅是走一步看一步隨時準備改弦更張;從資金方面考慮,企業尚且處于生存的維持狀態,沒有多余的資金用于品牌的建立和培育上,即使做一些廣告,也僅僅是為了銷售產品進行的嘗試性行為,并沒有過多的進行思考。
例如,在某一個地區,生產密封條的企業有幾十家,這些企業經過長時間的磨合后,已經形成了生產環節的相互配套。從產品品質上分析,相互之間沒有太大的區別。在品牌建設上,廠家之間的相似性和環節的滲透性又不可能使得企業家下決心或是有信心來為"品牌"建設進行規劃和實施。
這是一個關于"品牌"認識的盲區。正是因為大多數的密封條企業領導者認識的趨同性,才為我們創造了商業機會。
"機遇總是青睞于有準備的人"。機會對每一個人都是平等的。發現機遇、認識機遇、抓住機遇和創造機遇就是每個人成功與否的分水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