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11月10日至11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召開學習貫徹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精神專題研討班暨監管工作座談會,黨委班子成員結合分管工作作了專項部署。其中,會議強調,“促進金融與房地產良性循環”。
日前召開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在房地產方面著墨較多,體現出中央對房地產市場和房地產金融問題的重視和關注。會議提出,促進金融與房地產良性循環,健全房地產企業主體監管制度和資金監管,完善房地產金融宏觀審慎管理,一視同仁滿足不同所有制房地產企業合理融資需求,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更好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加快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設,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
近年來,房地產市場發生了深度調整,其引發的相關金融風險也受到高度關注。就房地產金融風險問題,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國家外匯局局長潘功勝日前在2023金融街論壇年會上談到,行業發展長周期繁榮背景下,部分房地產企業長期“高杠桿、高負債、高周轉”經營,資產負債快速擴張,疊加房地產市場供求關系的重大變化、疫情沖擊等,以恒大為代表的企業風險顯性化并向行業擴散。
“近三年來,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行業主管部門和地方政府采取了多項措施,金融部門配合從供需兩端綜合施策,改善行業融資性和經營性現金流,優化調整房地產金融政策,包括出臺‘金融16條’,設立保交樓專項借款,調整首付比、按揭貸款利率等宏觀審慎金融政策。”潘功勝說,隨著經濟回升向好,加上房地產政策效果顯現以及市場的自身修復,8月份以來,房地產市場成交總體改善。
就金融和房地產的良性循環而言,平安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鐘正生認為,金融資源過度流向房地產市場,或是對房地產企業避之不及,都不利于良性循環。可從以下角度入手:一方面,著眼于政策的優化調整,“糾偏”過緊政策,引導金融機構為民營企業的優質項目提供更多融資支持。這應是“一視同仁滿足不同所有制房地產企業合理融資需求”的寓意所在。
“另一方面,在保障民生的同時,穩經濟和穩房地產投資。我們前期測算表明,城中村改造對房地產投資的年均拉動規模在8000億元左右,結合保障房及‘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將為新發展模式提供有力支持。此外,為解決需求不足問題,可以考慮由中央政府牽頭設立住房專項保障基金,將包括房企風險項目在內的存量商品住宅轉作保障房。”鐘正生表示。
在中航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董忠云看來,“一視同仁”的提法意味著民營房企的融資環境有望進一步改善,債務風險相應將得到平抑。因城施策以及更好支持剛性和改善型住房需求意味著促進房地產銷售端回暖仍是目前房地產調控的重要任務,在見到實質成效之前,各地地產調控政策放寬有望持續推進。
中國銀行研究院分析,今年以來,中央作出建設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的重大決策部署。這“三大工程”建設是未來房地產市場的新增長點,既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對沖房地產投資下行的壓力,也符合改善民生、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要求。此外,長期來看,尋求更為合理、可持續的房地產發展模式是保障房地產市場平穩運行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