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就在5月25日,本田汽車高管曾高調宣布,將在未來兩年時間內把中國地區產量提高到83萬輛,這意味著其中國的產量將增加36%。
產量、銷售額的提升,并沒有帶來一線工人薪酬的提升,這在許多工廠里其實是個普遍的問題。因為工資待遇協商未果,汽車零部件廠的停工現象正在擴大。
29日下午,因不滿工資待遇,為北京現代提供車身框架及零部件的北京星宇車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星宇公司)1000余名員工也主動停工,要求漲工資。
--
停工門的愈演愈烈,似乎是一種警示:當我們的企業、我們的媒體津津樂道于中國汽車零部件的低成本優勢,當我們在稱道中國汽車市場已經成為當今全球最活躍、最大、最有前景的消費市場時,我們卻很大程度上忽略了低成本的制造者 中國廉價的勞動生產力問題。雖然,目前還很難判斷本田零部件廠停工事件會如何發展,最終又會如何解決,但毋庸置疑的是,以廉價勞動力為主構成低成本優勢的中國汽車零部件制造,正在遭受新一代中國勞工的沖擊。低成本制造體制亟待變革。
不難發現,中國零部件產業的發展一直以來都存在重要的弊端:許多企業規模小、分散、產品低水平重復、技術創新能力弱,從而導致整體零部件水平偏低。要真正意義上降低成本、實現利潤最大化,企業還需要下大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