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2021年下半年以來,經濟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穩增長壓力驟然上升,進入到2022年,我國經濟疲軟之勢益發嚴峻,更受到三方面挑戰:
疫情的非預期反復——多個主要城市,均經歷了自2020年以來的“極限考驗”,疫情給經濟發展帶來巨大沖擊,如上海,上半年GDP下降5.7%。
國際地緣沖突升級——伴隨著俄烏沖突,供應鏈持續短缺,全球能源危機不斷發酵,各國通脹持續上揚,滲入并擾動我國的生產消費領域。
需求的快速收縮——是指社會總需求的收縮,也就是消費者、企業、**購買和出口的縮減。具有復雜性和長期性特征。
疫情,地緣沖突都屬于擾動因素,是外生變量,其影響并未觸及經濟的大循環體系,短期沖擊大,但不威脅內生動力和動能。需求收縮的加劇,才是我國經濟是否真正面臨拐點的核心要素。
擴內需,如何在大周期轉換過程中保持發展韌性?
擴內需,如何避免陷入“預期轉弱導致需求收縮、需求收縮強化預期轉弱”的通縮螺旋?
我們來看三組慢變量數據,也提出我們更多的思考:
人口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1年,勞動力人口數量占人口比重為62.5%,勞動年齡人口的數量和比重自2012年起連續9年出現雙降,人口紅利快速消失不僅制約社會產值創造,更制約消費需求的擴張。
——人口紅利見頂,我們如何開發新的需求?
城鎮化
城鎮化是目前拉動經濟增長的一大動力,2021年,我國城鎮常住人口為91425萬人,城鎮化率為64.7%,按照發達國家城鎮化率平均80%左右來看,這一動力加速勢必趨緩。
——城鎮化空間縮減,我們如何筑牢發展基本盤?
房地產
房地產大開發的時代已經逐漸落下了帷幕,房地產對GDP的貢獻率從2020年第一季度達到21%的最高值之后,持續下降,在2022年上半年房地產對GDP的貢獻率為-13.6%,創20年來最低。
——房地產風光不再,我們如何尋找新的增長線?
以上三個要素是導致需求收縮的根本,穩增長、擴內需,考驗的是我們經濟的韌性,所謂韌性,就是“折而不斷”的屬性,韌性從哪里來?來自中小微企業。
中小微企業占到企業總數的95%,貢獻了全國稅收的50%,GDP的60%,就業的80%。
中小微企業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也是民生的依賴,是經濟最重要的韌性來源。
大多數家裝產業的市場主體都屬于中小微企業,家裝產業的韌性,就來自全國幾十萬大大小小的市場主體,是家裝企業、部品材料企業,也是一間間建材制造工廠、一個個家居賣場,是一家家或知名或不知名的公司。
11月7日,這幾十萬家行業市場主體的代表企業,將在廣州,在2021-2022住宅產業年會上,以“經濟增速下滑,我們如何逆流而上?”為主題,展開高峰對話,直擊2022家裝最前“言”,并將與經濟學家共同探討未來經濟走勢,協力尋求家裝企業的逆襲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