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從初期的政策導向到啟動項目競配,再到如今10個海上光伏項目投資主體初定,山東省發展海上光伏的一連串動作引發了行業關注。
細觀入圍的投資主體不難發現,此次海上光伏項目投資的領銜者無一例外都是央國企。與傳統的陸上光伏項目不同,海上光伏在國內還屬新鮮事物,項目零星開發,多是小規模試驗。海上光伏集中連片,造價不菲,還涉及海域使用、海洋環境和生態保護等多個問題。“國字頭”開發企業入局,地方政府放心,無論從投資規模還是相關規范性審批手續的辦理上,央國企都具備優勢。
回望國內陸上光伏電站的發展軌跡,在產業起步階段,確有大量民營資本進入,但隨著發展深入,受制于國家補貼資金拖欠等問題,為及時獲取現金流,不少民營企業選擇將電站資產出售給央國企。山東此次海上光伏項目開發之初便將央國企選為牽頭方,從長遠考量,對于電站建成后的運行維護也大有裨益。在央國企的牽頭下,民營企業發揮靈活性優勢參與電站投資,組合出手,相得益彰,一舉多得。
風電整機廠商的加入也格外惹眼。在海上可再生能源開發領域,雖然光伏尚屬“新兵”,但風電卻已日臻成熟。基于對海上環境的熟悉程度、對海域使用的基本了解,風電整機廠商的經驗自有用武之地。從風電到光伏的“小跨界”中,我國可再生能源“下海”之旅正在經歷新的嘗試。
從央國企到民營企業,從風機廠商到組件制造商,海上光伏開發的隊伍正在不斷發展壯大。這背后,蘊藏著中國企業對海上新能源開發的信心與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