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人居新能量,奧體新“網紅”
一條條軌道交通,不僅串聯起城市拼圖,也啟發了人們對于未來生活的更多想象,基于公共交通為導向的開發模式,正在重塑城市空間發展格局。
位于杭州市濱江區的信達|杭州壹號院,由浙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設計,亞廈幕墻承建17#、18#、19#號樓幕墻建設,幕墻結構以單元式和構件式幕墻為主??偨ㄖ娣e約42萬㎡,其中18#號樓地上共48層,屋面高170余米,屋頂設停機坪,為三層傾斜架構造型,構建層幕墻完成面最高點標高達190余米。
南靠城市生活區,北鄰奧體公園,得天獨厚的地理區位,讓杭州壹號院自設計之初便帶上了“網紅”光環。作為奧體博覽城核心區,錢江南岸“七星璀璨”地標建筑群的一部分,杭州壹號院與對岸的“日月同輝”遙相呼應,以近百萬方規模的開發能量,成為全球TOD4.0模式的杭州范本。
同時,通過地上地下相互連接的步行及交通系統,杭州壹號院與周邊的運動場館、寫字樓、商業中心等有機銜接,實現從“站樓一體化”到“站城人一體化“的飛躍,形成一個開放而有序的“新城市生活中心”。
信達|杭州壹號院定位為高端豪宅,優雅的流線型立面設計,消除了超高層帶來的壓迫感;為了使建筑更具有整體性和協調性,提升杭州壹號院的格調和品質感,即使在“非采光面”,也應用了大量高成本、工藝繁復的玻璃,在虛實的光影變換中,創造出更國際的美學質感。
項目建設中,使用的最大玻璃超過1200斤,項目部利用多輛移動炮車,從沒有懸挑的位置運送,再借助室內空間進行轉移,解決了大型玻璃安裝難題。
建筑裙樓自帶商業中心貫通奧體設施、奧體地下商業空間,利用軌道交通的“虹吸效應”,營造出垂直分布的國際化商業業態,通過全球招商,將極大地激活了錢江兩岸的商業活力。
專業隊伍打造匠心品質
建設過程中,項目樓棟較高,跨度較大,立面空間進出不一,以及測量誤差、風荷載影響、高程引測,以及受溫度影響的視覺誤差等因素,均對測量放線帶來了一定難度,因此測量放線直接精確投測并校核幕墻控制點,是本項目的重點。
對此,項目成立了專業的測量小組,同時投入多臺先進的高精度測量設備,為測量放線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針對建筑實際情況,項目部擬定了縝密的測量方案,并邀請資深的測量專家對方案進行評審,從源頭上保證了工程的高質量。
18#樓42層避難層是項目的亮點之一,同時也是施工的難點。避難層懸挑距離約5米,需用12米長的工字鋼外挑6米、腳手架鋪設的懸挑架作為施工操作平臺。
此外,因樓停機坪局部離主樓位置外移出6米,懸挑達6米,項目部從屋面位置搭12米滿堂架,以及懸挑架做為支撐平臺,進行停機坪鋁板的安裝工作。為如期完成項目建設,2021年的春節,項目部40余人留守現場,風雨兼程,最終實現項目有序推進,呈現精致的交付效果。
信達|杭州壹號院與杭州博覽城同步建設,在奧體中心的能量驅動下強勢崛起,以突破傳統的無限創想,簡潔現代的建筑美學,營造獨具魅力的都市空間,進一步推動了泛奧體板塊的價值升維,成為城市新生活的時代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