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
11月14日,廈門新體育中心白鷺體育場建設現場。
臺海網11月16日訊據報道昨天中午,記者找到東部體育會展新城片區指揮部工程建設部副主任王旭峰時,他正在和代建單位路橋集團項目技術負責人陳忠文、施工單位中建八局項目技術負責人潘寧一同查看施工進度。他還一一仔細查看了巨拱下的支撐架,下午要參加鋼屋蓋卸載監測專題會,“這關系到后續的施工安全及進度,必須提前謀劃好。”
位于翔安區劉五店一帶的東部體育會展新城片區內,新體育中心的白鷺體育場施工如火如荼地進行著,隨著大型吊車來回擺動吊運,鋼結構件一一安裝到位,體育場的雛形已經大體展現出來——設計藍圖正在變成實實在在的身邊圖景。
據了解,白鷺體育場混凝土主體結構已全部施工完成,目前進入鋼結構、機電安裝施工階段,預計12月31日將完成體育場的南北巨拱合龍。
全力沖刺
多部巨型吊車連軸轉應對“重型”鋼結構
陳忠文告訴記者,一般施工現場使用300噸吊車就足夠,但白鷺體育場建設現場的吊車,不少都是遠超300噸吊車的“大塊頭”。
據介紹,在白鷺體育場內,安放了兩部1250噸的巨型吊車,主要負責對場地內的鋼結構件進行吊運;場地外圍安放有三部650噸和一部500噸的吊車,另外還有50噸到400噸不等的吊車若干。
1250噸的巨型吊車在全國范圍內都不多見,為何要專門啟用兩個“大塊頭”?白鷺體育場的鋼結構屋蓋總量達到3萬噸,每個鋼結構件重量都較大——以南北巨拱為例,施工中兩道巨拱被分為了38段,每一段都要在地面上進行組合拼裝,然后再由吊車運送到高處的指定位置完成組裝,其中最重的一段達到了近210噸,如果不是使用“大塊頭”巨型吊車,吊裝將很難完成。
數據顯示,鋼結構屋蓋已完成吊裝約1.1萬噸,完成率近40%。與此同時,體育場內部的機電安裝工程施工也在同步推進,目前已完成11%;另有機電主管線施工完成28%。記者了解到,單單鋼結構施工就有800多名人員在同時進行,還有1000多名人員在體育場內進行其他施工作業。施工現場“白加黑”24小時不停運轉,打開“全功率”,跑出“加速度”。
協同配合
多方面協同配合多環節緊密銜接
潘寧昨天下午要開的會,是商討在鋼結構施工完成后,如何在確保安全及質量的情況下將設置的支撐架快速撤下,“支撐架占用了場芯的作業面,如果沒有辦法及時銜接上,施工就會出現斷檔,影響進度。”
事實上,這也是白鷺體育場施工的一個縮影——在東部體育會展新城片區指揮部的統籌引領下,代建、施工、監理等多個單位協同配合,確保每個細節都環環相扣,做到無縫銜接。
記者注意到,白鷺體育場鋼結構的施工全景圖被分解為場芯環桁架、橫向桁架、南北巨拱、巨拱基座等10張不同的細部圖,而每張細部圖又分解為更小的施工元素,并標注上編號:如巨拱被分解為38個不同配件,每個配件都標注了拼裝和吊裝的預估時間。
在圖上,已完成的部分都會用紅筆標注好完成時間,并打上鉤,一步一步完成,確保每個環節都能緊密銜接上。隨著施工圖上紅鉤越打越多,白鷺體育場的雛形也逐漸顯現出來。
高速推進的工程凝聚著管理人員殫精竭慮的思考以及施工人員夜以繼日的努力——建設加速度的背后,是他們保質量、保安全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