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9.5和8,這兩個數字最近時不時地就從很多平板玻璃企業負責人腦海里蹦出來。
到2025年,平板玻璃和鋼鐵、電解鋁、水泥等重點行業一樣,能效達到標桿水平的產能比例超過30%。按照產能規模的不同,單位產品能耗的標桿水平分為9.5kgce/重量箱和8kgce/重量箱兩檔。
明確上述目標和具體指標的,是國家發展改革委等五部門日前聯合發布的《關于嚴格能效約束推動重點領域節能降碳的若干意見》,以及涉及平板玻璃行業的非常具體的節能降碳行動方案——《冶金、建材重點行業嚴格能效約束推動節能降碳行動方案(2021-2025年)》(以下簡稱《行動方案》)。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及國務院《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此后也相繼公開發布,作為重中之重的平板玻璃行業,如何實現這一目標,已成為擺在所有從業者面前的一道必答題。
標桿水平是什么水平
《行動方案》明確了重點行業能效標桿水平,平板玻璃按熔窯規模分為兩類:產能≥500t/d≤800t/d的生產線,單位產品能耗的基準水平為13.5kgce/重量箱,標桿水平為9.5kgce/重量箱;產能>800t/d的生產線,單位產品能耗的基準水平為12kgce/重量箱,標桿水平為8kgce/重量箱。
據工信部原材料司有關負責人透露,標桿水平數值是由國家發改委委托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經過調研后確定的。
標桿水平是什么水平呢?其實就是2020年5月1日起實施的國家標準《玻璃和鑄石單位產品能源消耗限額》(GB21340-2019)里單位產品能耗限額等級的“1級”水平;而《行動方案》所說的“基準水平”,即上述標準中的“3級”水平。
標準中規定,新建或改擴建平板玻璃生產企業的平板玻璃單位產品能耗限定值應不大于標準中能耗限額等級的2級。
“《行動方案》發布后,新建或冷修復產就不能再按照能耗限額等級‘2級’來規劃生產線了,要努力達到‘1級’標準。”一位受訪玻璃行業專家表示。
據了解,平板玻璃單位產品能耗是指在統計期內生產每重量箱合格平板玻璃所消耗的各種能源,按照規定的計算方法和單位分別折算后的總和。其統計范圍包括:在統計期內,動力、氮氫站、原料、熔化、成型、退火、切裁和成品包裝等生產工序所消耗的能源及為生產服務的廠內運輸工具、機修、照明等輔助生產所消耗的能源總和。不包括冷修(放水至出玻璃期間)、采暖、食堂、宿舍、燃料保管、運輸損失、基建等消耗的能源及生產界區內回收利用和輸出的能源量。企業有多座平板玻璃熔窯時,應分別統計能耗,對公用部分的能耗按產量比例分攤。
據《中國建材報》記者了解,截至今年10月底,全國在產浮法玻璃生產線266條,在產產能約10.4億重量箱。到2025年,能效達到標桿水平的產能比例超過30%,也就是說,4年后,在產能不再增加的情況下,也需要約90條生產線的能效達到標桿水平,才能實現既定目標。
這一目標能否按期實現?如何才能實現?
目前能達標桿水平的極少
要判斷4年后能否實現目標,先要摸清楚目前我國平板玻璃生產線能效處在一個什么樣的水平線上,但目前尚未有權威機構進行統計。即使是在制定相應的國家標準時,數據也主要來源于地方工信部門的統計及企業上報數據。而地方工信部門的公開數據往往也來自企業上報數據。
“企業上報的數據千差萬別。”一位《玻璃和鑄石單位產品能源消耗限額》國家標準起草人表示,可能因為統計標準不一,有的企業上報的數據嚴重偏離,有上報單位產品能耗6kgce/重量箱的,甚至有報100kgce/重量箱的。剔除可疑數據、確認有少數企業能達到1級能耗后,才將相應數據寫進國家標準。
蚌埠玻璃工業設計研究院節能環保所所長王貴祥根據所掌握的知情企業情況統計分析后給出的數據是:日熔化量≥500t/d≤800t/d的平板玻璃生產線,玻璃綜合單耗為8.75kgce至10.95kgce/重量箱;日熔化量>800t/d的,玻璃綜合單耗為9.06kgce至9.90kgce/重量箱。
而大部分窯齡較長的生產線,單位產品能耗更高。目前擁有3條600t/d浮法玻璃生產線的華東某企業,單位產品能耗分別是10.8kgce/重量箱、11.3kgce/重量箱、11.5kgce/重量箱,達到國家標準的2級水平。
工信部公告的2020年平板玻璃行業能效“領跑者”吳江南玻玻璃有限公司,單位產品能耗為8.92kgce/重量箱。工信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今年發布2020年重點用能行業能效“領跑者”經驗時介紹,2020年浮法玻璃單位產品平均綜合能耗為11.56kgce/重量箱,較2015年下降11.7%。
一位熟悉平板玻璃行業現狀的專家認為,雖然沒有各企業真實能耗數據,但據他了解,產能>800t/d的生產線,單位產品能耗低到8kgce/重量箱及以下的“應該沒有”;產能≥500t/d≤800t/d,單位產品能耗在9.5kgce/重量箱的也極少。
“就實話實說達不到標桿(水平)唄,那也不能瞎說能達到啊。”一家大型玻璃企業集團碳管理辦公室負責人看到本報記者的采訪提綱后,向該集團技術總監回復。
該集團技術總監補充,即使把余熱發電加利用所有屋頂太陽能光伏發電都折算進去再平均到每條生產線上進行計算,該集團平板玻璃生產線也達不到1級能耗,即《行動方案》明確的平板玻璃能效標桿水平。
受訪的大部分企業和專家均認為,9.5kgce/重量箱,對于熔化量≥500t/d≤800t/d的生產線來說,是較有希望能夠挑戰和達到的水平。金晶集團相關負責人透露,該公司有部分普白玻璃生產線目前已達標桿水平。
另據了解,作為玻璃行業內節能減排的推廣者和踐行者,南玻集團目前4條平板玻璃線達到《玻璃和鑄石-單位產品能源消耗限額》平板玻璃單位產品能耗限額等級1先進值水平,即《行動方案》規定的標桿水平。
凱盛玻璃控股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河南中聯玻璃兩條600t/d的生產線,目前單位產品能耗約為9.7kgce/重量箱,未來再采取一些辦法和措施,這兩條生產線在凱盛浮法玻璃系統內是最有可能達到標桿水平的。
但包括中國建材國際工程集團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左澤方在內的多位受訪者均表示,對于產能>800t/d的生產線來說,單位產品能耗要降到8kgce/重量箱更為困難。目前已知的產能大于800t/d的生產線,尚無一家企業、一條生產線可以達到標桿水平(8kgce/重量箱),且根據目前的設計能力和技術水平,短期內不具備實現條件。
達到目標并非完全不可能
“根本沒可能,除非數據造假。”某大型玻璃企業集團技術總監認為,全行業要實現2025年能效標桿水平產能超30%的目標,非常困難。
另有玻璃企業負責人也認為,目前國內玻璃熔窯窯齡基本都在8年以上,4年內窯齡到期停產冷修技術改造的比例不會太高,技改后能達到標桿水平的生產線比例也不會太高。
“能耗和燃料、質量關系大,提升空間不大了,除非革命性的技術。”一位熟悉平板玻璃行業的專家表示。
左澤方則認為,4年后全行業實現能效標桿水平的產能比例超過30%的可能性還是有的,但能效標桿的制定應與熔窯規模相一致,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科學性。從目前制定的《行動方案》來看,對于產能800t/d以上規模的生產線達標難度就較大,不太利于今后產能在800t/d以上規模生產線的發展。
“我們也充分相信我們中國人的智慧,每一次行業的技術升級都是被市場和行業政策倒逼出來的。”左澤方說。
不過也有少數企業負責人認為,隨著《行動方案》的推進和落實,一定會激發企業以及社會各界的創新積極性,各種節能措施會雨后春筍般地涌現。4年后全行業實現能效標桿水平的產能比例超過30%的目標完全有可能實現,這也是企業應盡的社會責任。
雖然大部分企業負責人都認為達到標桿水平難度很大,但都表態會通過各種方法努力降低能耗,提升能效水平。
山東某玻璃企業負責人表示,對于在產生產線來說,能耗差異主要與窯爐采用的燃料、窯爐已使用年限、主要產品規格、生產負荷、所用原料成分和品質,引入碎玻璃比例、是否配備余熱發電等不同有直接關系。公司未來將加強能耗管理責任落實,不影響玻璃質量情況下增加碎玻璃的引入比例,對大功率電機全部安裝變頻器,廠區屋頂安裝光伏發電、窯爐煙氣全部余熱發電,完善產供銷各環節的管理,保證原料供應穩定、生產穩定,保證高產高質。
對于即將冷修或正在冷修的生產線來說,為了降低單位產品綜合能耗,企業可以利用冷修機會對熱工設備采用各種創新工藝技術及新材料提升能耗效率,實現節能降耗。
然而,上述負責人坦言,降低平板玻璃單位產品能耗還面臨兩大困難:一是因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控要求需采取限產等措施,影響生產負荷,導致單位產品能耗升高;二是天然氣、煤炭等燃料供應不穩定,也會導致燃料使用量波動、產品質量波動,影響能耗控制效果。上述因素并非企業能掌控。
也有企業負責人和專家表達困惑,單位產品綜合能耗的主要因素包括成品率和單位玻璃液能耗,而成品率與產品厚度、規格、質量和品種具有很大關系。對于高質量產品的生產成品率較低,相應單位產品綜合能耗也高。相反生產普通建筑玻璃的生產線,玻璃產品質量控制不嚴,其相應的單位產品綜合能耗就低。
“1級能耗確實是國際先進水平。”國家標準GB21340-2019的一位起草人表示,制定標準時是以“踮著腳尖能夠著”為原則,現在相當于是以“學霸”的標準要求所有學生。對于企業來說,確實會感到壓力大、很難,但其中傳達的是國家、行業主管部門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強烈決心,推動國民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良苦用心。
來自企業和專家的若干建議
“不同規模的熔窯其熱耗水平差異是較大的,目前所發布的《行動方案》中所給出的指標還不夠細,級差也偏大。”左澤方建議該《行動方案》中指標應進一步根據熔窯的規模、碎玻璃的加入量、窯齡及產品種類等因素進行細分和折算,以統一考核的標準。
制定更加精細的能效評估規則,明確綜合能耗涵蓋范圍及其評估計算辦法。確定余熱發電、屋頂光伏發電等能否沖抵玻璃生產單耗等。這也是多位受訪者提出的建議之一。
另外,也有企業和專家提出應出臺政策,強化能效認證制度。明確以第三方權威機構定期對行業內玻璃生產企業進行能效檢測評估和認證。
“目前能效水平數據,以各公司自報數據為準。對燃料計量和燃料低位熱值把控不嚴,以第三方權威機構進行測評,可以減少數據申報亂象,達到精準評估的目的。”受訪者認為,通過精準評估,才能更好地對能效水平好的企業進行獎勵,對達不到能效考核要求的企業,責令整改、進行處罰、甚至關停。
“希望政府、協會綜合全國玻璃生產線能耗現狀,公布達到標桿水平能耗的相關技術路線,其他生產線在冷修改造,可以參照技改。”這是大部分目前離標桿水平距離較遠的企業的心聲。
而對于能效水平較高的玻璃企業來說,他們希望的是國家層面出臺有關激勵政策,鼓勵企業和科研院所進行節能技術創新,給予項目上資金支持,研發成果可按實際節能比例給予相應的獎勵,以此提高企業的節能降碳技術水平和控制能力,保證目標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