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市城鄉建設局獲悉,《合肥市“十四五”裝配式建筑發展規劃(2021-2025)》近日印發。根據規劃,到2025年,全市裝配式建筑規模力爭達到2000萬平方米/年,減少碳排放量近30%;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積的比例達到30%以上,實現全產業鏈年產值2000億元。
據了解,合肥市將統籌兼顧本市不同區域總體規劃、經濟發展水平和資源稟賦,以廬陽區、蜀山區、包河區、瑤海區、合肥經開區、合肥高新區、新站高新區為重點推進區域,安巢經開區、巢湖市、肥西縣、肥東縣、長豐縣、廬江縣為積極推進區域,推動裝配式建筑發展。到“十四五”末,重點推進地區裝配式建筑實施比例達到35%,積極推進區域裝配式建筑實施比例達到30%以上。
該市將圍繞新型建筑工業化產業鏈,引導建筑設計、科研、生產、物流、檢測等產業聚集,打造區域性裝配式建筑產業示范園區。推動裝配式建筑南部制造基地(合肥經開區)向肥西、廬江方向延伸,填補該區域無制造基地空白;加大東部制造基地(合肥循環經濟示范園)建設;引導東南部制造基地(黃麓-夏閣)發展裝配式鋼結構及各類集成部品部件;提高北部制造基地(北城-吳山)產業鏈高價值核心企業引進力度,全力推動吳山園區建設,打造裝配式建筑特色小鎮。到2025年,建成國家級裝配式建筑產業園區3個、國家級裝配式建筑產業基地10個、省級裝配式建筑產業基地30個。
合肥將重點培育設計、生產、施工、裝修一體化裝配式建筑企業,積極引導大型設計企業、部品部件生產企業、施工企業轉型升級,形成一批技術先進、專業配套、管理規范、具有智能建造實施能力的裝配式建筑工程總承包企業。支持裝配式構配件生產企業布局建設生產基地,實行標準化生產,加大現代化技術和先進管理系統的應用程度。支持商品混凝土生產、墻體材料、門窗制作、鋼材生產加工等企業加快技術改造,向裝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生產企業轉型。到2025年,全市混凝土部品部件骨干生產企業力爭達30家,設計總產能達到500萬立方米以上;裝配式鋼構件骨干生產企業達5家,設計總產能達300萬噸;培育設計、生產、研發、檢測、咨詢服務、設備配套等骨干企業不少于100家。
此外,合肥還將組建一批新型建筑工業化技術創新中心、重點實驗室等創新基地,成立新型建筑工業化創新聯盟,開展裝配式建筑關鍵技術攻關,探索具備人機協調、自然交互、自主學習功能的建筑機器人推廣應用。加快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裝配式建筑融合發展,在建造全過程加大BIM、5G網絡、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移動通信、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的集成與創新應用,努力實現建造過程智能化管控全覆蓋。
关注微信平台
免费获取采购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