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5月31日,記者從合肥市城鄉建設局獲悉,全市裝配式建筑工作取得顯著成效,累計開工裝配式建筑近1700萬平方米,年均增長率近50%,相較于傳統建造方式減少碳排放達15萬噸。今年1-4月份,全市新開工裝配式建筑達252萬平方米。全市從事裝配式建筑建設、設計、施工、監理、檢測審圖以及部品部件等企業單位近200家,形成產業鏈齊全、產業規模快速增長的局勢。
近年來,合肥市堅持政策引領,注重激發市場內在動力,大力推動建筑業轉型發展,積極推廣建筑產業化新型建造方式。堅持以工程設計標準化、部品生產工廠化、現場施工裝配化、結構裝修一體化和項目管理信息化發展為著力點,有序推進標準編制、產能建設、項目示范等工作。目前,合肥市裝配式建筑產業鏈布局日益完善,發展勢頭迅猛。
2017年,合肥市和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同時入選第一批國家裝配式建筑示范城市;全市共獲批8個國家級裝配式建筑示范基地、26個省級裝配式建筑示范基地,建成國家級裝配式建筑產業園區1個,打造新型建筑工業化全產業鏈,年均可生產1500萬㎡,裝配式混凝土建筑和1000萬㎡裝配式鋼結構。合肥市試點示范帶動作用逐步顯現,裝配式建筑企業核心競爭力不斷提升。
合肥市裝配式建筑項目率先全面推行“1+5”建造模式,即“裝配式建筑”+“工程總承包(EPC)+建筑信息模型(BIM)+新型模板+專業化隊伍+綠色建筑”,是率先提出裝配式商品房給予容積率獎勵、裝配式保障性住房(含農房)給予現金補貼的少數城市。并率先成立合肥市裝配式建筑專家庫,常年開展裝配式建筑專家“一對一”進工廠進工地活動。結合合肥實際,出臺《合肥市裝配式建筑裝配率計算方法》(2020版),增加創新技術、信息化、工業化等方面分值。對裝配式建筑部品部件企業產品實施目錄管理,開展日常動態考核并進行企業年度綜合評價排名,多措并舉不斷創新模式發展裝配式建筑。
同時,合肥市還相繼出臺了《合肥市建筑產業化省級獎補資金使用辦法》《關于進一步推進建筑產業化發展的實施意見》《合肥市裝配式建筑財政獎補資金管理暫行辦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在規劃布局、土地出讓與劃撥、技術標準、市場激勵、財政獎補、人才培育引進等方面形成了較為完善的政策保障體系。市、縣政府建立裝配式建筑工作推進機制,開發、生產、設計、施工等市場主體在關鍵技術研發、生產基地投資和試點項目建設等方面積極布局,市場關注度持續提升,市場活力逐步迸發。
據了解,“十四五”期間,全市將形成推動裝配式建筑發展的政策環境和市場機制。到2025年,培育一批具有較強研發能力、較大規模和綜合優勢強的裝配式建筑一體化龍頭企業,形成立足安徽、面向長三角的裝配式建筑產業集群。建筑質量安全水平全面提升,專業技術人員素質大幅提高,建設工程組織模式和建造方式有效轉變。
其中,到2025年,全市裝配式建筑規模力爭達到2000萬平方米/年,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積的比例達到30%以上,實現全產業鏈年產值達2000億元。混凝土部品部件骨干生產企業力爭達30家,設計總產能達到500萬立方米以上;裝配式鋼構件骨干生產企業達5家,設計總產能達300萬噸;培育設計、生產、研發、檢測、咨詢服務、設備配套等骨干企業不少于100家。并建成國家級裝配式建筑產業園區3個、國家級裝配式建筑產業基地10個、省級裝配式建筑產業基地30個,充分發揮示范引領和帶動作用,逐步形成面向長三角的裝配式建筑產業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