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中國發展工業互聯網3年來,平臺體系基本形成,具有一定行業和區域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超過100家,連接設備數超過了7000萬臺(套),工業APP超過59個。”
在1個月前北京舉行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創新合作中心成立大會上,工信部信息技術發展司司長謝少鋒亮出了我國工業互聯網近幾年發展的成績單。
這些數據都在告訴我們,“工業互聯網”的風口已經到來,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蓬勃興起,工業互聯網作為制造業與互聯網深度融合的產物,已經成為新工業革命的關鍵支撐和智能制造的重要基石。
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建材行業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產業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而不斷深入工業互聯網在建材行業的應用,則是這個“傳統”屬性行業轉型升級的關鍵一步。
工業互聯網到底是怎樣一張“網”?
很多人都把工業互聯網說成是物聯網的延伸,其實談起物聯網和工業互聯網的區別,或許更容易幫助我們理解工業互聯網。從字面上看,物聯網更強調物與物的云連接,而工業互聯網則要實現人、機、物全面互聯。
事實上,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給制造業帶來的紅利都離不開工業互聯網這個載體。
記者查閱了大量資料,其中,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發布的《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20問》中,對于工業互聯網作出了如下闡述:
“工業互聯網是新一代網絡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的產物,是實現產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通過人、機、物的全面互聯,全要素、全產業鏈、全價值鏈的全面鏈接,推動形成全新的工業生產制造和服務體系,成為工業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依托、重要途徑、全新生態。”
而更早的“工業互聯網”概念是由美國通用電氣公司在2012年提出的,“工業互聯網,就是把人、數據和機器連接起來”。這也簡明扼要地體現了工業互聯網的三要素:人、數據、機器。
工業互聯網的本質,就是通過開放的、全球化的通信網絡平臺,把設備、生產線、員工、工廠、倉庫、供應商、產品和客戶緊密地連接起來,共享工業生產全流程的各種要素資源。也有業內人士指出,實現工業互聯網的過程就是一個個要素融會貫通的過程,而工業互聯網就是讓這些數據“流動”起來。
中國建材集團信息技術中心前主任、中建材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高級顧問王海洲則向記者描述了一個立體化的工業互聯網圖景。“與消費互聯網不同,工業互聯網基本架構可分為邊緣層(設備層)、網絡層、平臺層、軟件層、應用層和安全體系等六大部分構成。”在他看來,邊緣層(設備層)包括智能生產設備、生產現狀智能終端、嵌入式軟件及工業數據中心,其作用是將物理空間的隱形數據在網絡空間顯性化;網絡層是指包括企業內部和外部的通信;平臺層包括了協同研發、協同制造、信息交易和數據集成等工業云平臺,其作用主要是建模和數據分析;軟件層包括了研發設計,信息管理和生產控制軟件,是幫助企業實現數字化價值的核心環節;應用層是對工業互聯網的服務做最終輸出,為用戶提供各類在平臺中定制化開發的智能化工業應用和解決方案。安全體系則是滲透于以上各層中,是產業重要的支撐保障。
工業互聯網技術不斷突破,既為經濟創新發展注入新動能,也為促進產業融合提供了新機遇。
工業互聯網能給建材行業帶來什么?
工業互聯網能夠給建材行業帶來什么?要回答這個問題,就要從具體的應用場景入手。以水泥行業為例,目前,工業互聯網與水泥行業的融合,已經催生了豐富的應用場景,如:生產現場智能視頻管控、無人機巡檢、協同作業、遠程控制、設備安全運維、廠區VR培訓、水泥庫裂紋檢測等。
走進廣德新杭南方水泥有限公司,在重點工作區域的攝像頭都部署了智能視頻分析算法,包括高溫防護服檢測、工作服檢測、安全帽檢測、煙火檢測、電子圍欄、皮帶跑偏、皮帶有無料、車輛測速等,實現了對企業重點區域的智能安全管控。
“以前僅僅圍繞皮帶運輸檢查這一項工作,就需要三班倒,比如說檢查皮帶是否跑偏撕裂、是否上下抖動等,現在不需要了,解放了人力,全部交給智能系統去檢測預警。”廠里的一位員工告訴記者。
據了解,采取這種以智能視頻算法代替人工監督的方式,其判斷準確率高達98%以上。安全生產一直是建材行業關注的焦點。工業互聯網技術的應用,可以助力建材行業實現不安全行為監測。對安全生產重點部位、重點事件進行全天候(7×24)不間斷智能管控,安全隱患及時預警,實時監控生產人員是否按照規章進行操作,同時還可以對現場人員的違章行為進行及時告警及糾偏。
在廣德新杭水泥內部,這套系統叫做廣德新杭水泥生產現場視頻智能輔助管理系統,正是由中國建材集團旗下中建材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建信息)的全資子公司中建材信云智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信云智聯)設計建設完成。
在其負責人中建信息總經理助理、數字化事業群總經理王喬晨看來,建材行業是最有可能率先在工業互聯網領域發力的行業。“工業互聯網對數據的開放性有一定要求。相較于擁有國家戰略資源的產業而言,建材行業的數據開放性更包容,而且應用智能制造的場景很多,所以建材行業在工業互聯網應用方面有后發優勢。”王喬晨說。
事實上,在工業互聯網中,工業是主體,互聯是表現方式,網絡是技術手段,本質是協同。因此,提供工業互聯網服務的廠商不僅需要具備技術能力,而且對工業要有充分理解和認知。具有工業基因的技術驅動型平臺,才能夠在探索中國制造業轉型的道路上走得更遠。
實現這樣的轉型并非輕而易舉。從設備的部署到數據的采集、分析到最終回饋給生產環節,面臨著大量的挑戰,數據的準確性和安全性也是需要關注的問題。
作為中國建材集團旗下企業中建信息全資子公司,以IT為主業務,信云智聯是一個具有工業基因的技術驅動型平臺,在實現自身數字化轉型的同時,也承接了中國建材集團以及成員單位的部分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業務,助力集團激活智能時代的全新商業模式及業務增長點。
“在集團內部,我們有ICT能力,也有對建材行業的深耕能力,現在也落地了一些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成熟案例。以往集團有些傳統業務需要借助人為的觀察和判斷,如今借助人工智能技術,則可以實現自動化處理,也有助于制造業場景的智能落地。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希望把工業互聯網的應用場景更廣泛地推廣出去。”王喬晨對此充滿信心。
可以說,工業互聯網自身就是信息技術和工業技術深度融合的產物,未來萬億市場規模可期,背后蘊含著強大的推動跨界創新的力量。
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的產物,工業互聯網的發展將成為新的產業競爭的制高點,不僅是實現產業數字化的重要支撐,更是優化穩定產業鏈的重要抓手,必將對未來建材工業發展產生深刻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