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青島市日前發布了《關于推進裝配式建筑發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其中提到,到2023年青島市裝配式建筑占比要達到50%。據了解,目前除了外界熟知的裝配式住宅和學校外,青島市還正在試驗拼裝式高層工業廠房、臨遷安置房、道路、公建等全新領域的應用。
《通知》提出,要求工務工程和主城區的舊城、舊村改造項目,以及醫院、學校、幼兒園、人才住房等政府投資類建筑項目,應采用裝配式建筑建造,新建民用建筑應安排一定比例的項目采用裝配式建筑,并逐年提高裝配式建筑占比,到2023年達到50%。
《通知》明確,對裝配式建筑給予建設規費減免,包括對符合條件的裝配式建筑,可以免繳建筑廢棄物處置費,可減半征收農民工工資保證金。對于采用裝配式外墻技術產品的建筑,其預制外墻建筑面積不超過規劃總建筑面積3%的部分,不計入建筑容積率。此外,對裝配式建筑在施工、銷售等環節還給予政策優惠,例如對符合條件的裝配式建筑,其參建單位在市場主體信用考核中給予加分獎勵,可提前辦理預售。對于購房者而言,申請公積金貸款購買裝配式建筑的,當資金計劃緊張時可優先排隊。同時,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裝配式建筑產業的信貸支持力度,在貸款額度、貸款期限及貸款利率等方面予以支持。“也就是說,到2023年,青島市當年新開工的民用建設項目中,將有一半是裝配式建筑,這一比例走在了全國前列。”青島市建筑節能與產業化發展中心相關工作人員表示,更大范圍地推廣應用,勢必需要借助于激勵政策的引導。
據了解,青島市從2013年開始推廣裝配式建筑,進行了若干探索和試點,出臺了系列鼓勵政策,裝配式建筑由單一試點示范項目,穩步向區域性成片建設推廣。作為全省首個采取裝配式建筑評價的城市,近年來青島市裝配式建筑推廣工作走在全國前列,從設計、生產到施工安裝,青島早已實現裝配式建筑產業全鏈條的打通。
“十三五”期間,青島市累計開工裝配式建筑2023萬平方米,此外全市共培育省市兩級裝配式建筑產業化基地16家,總產能每年可供2000萬平方米裝配式建筑使用。另外,青島市還先后被授予“山東省建筑產業現代化試點城市”“全國首批裝配式建筑示范城市”。為了更大規模推動產業升級,目前,青島正不斷創新舉措——不僅加大資金補貼力度,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裝配式建筑產業的信貸支持力度,此外,還將發展裝配式建筑的相關要求列入建設用地規劃條件。以限制性規定和激勵措施相結合的方式,在保障性住房、人才公寓、商業地產等項目中規模化推廣,助力裝配式建筑發展進入快車道。
據了解,繼綠天使(萊西)高新技術產業園通過三星級裝配式建筑評定后,主城區又迎來首家三星級“綠色建筑+被動式”超低能耗幼兒園通過建筑節能專項驗收。該項目為青島市北區吳興路幼兒園項目,建筑面積4958平方米,按照德國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筑和三星級綠色建筑標準進行設計和施工,在保證舒適性的基礎上可實現建筑能源自給自足,無需借助常規暖通空調系統即可滿足建筑冷熱需求。
“吳興路幼兒園項目整棟建筑的保溫層厚度達25厘米,是傳統建筑的3倍。”據項目負責人介紹,“項目使用了三玻兩腔Low-E外窗,整窗傳熱系數達到0.78,采用新風熱回收系統,熱回收效率達到90%,冬季排風余熱有效傳遞給新風,新風經過濾和加熱后進入室內,可達到健康舒適和節能通風的效果。”通過采用上述節能做法,相比常規建筑,該項目建筑節能標準提高20%左右,將給在園學生營造一個舒適、安全、綠色環保的活動空間。
除了外界熟知的裝配式住宅、學校和產業園外,青島市還正在試驗更多、更新的領域。青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日前透露,青島奧帆中心作零碳社區項目成功獲批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全球環境基金“中國公共建筑能效提升項目(低碳技術類)”子項目,獲得贈款19.87萬美元。
據了解,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是世界上最大的負責進行技術援助的多邊機構,目前在中國的重點工作領域包括減少貧困、善治、能源與環境及危機預防與恢復。而青島奧帆中心作零碳社區項目是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全球環境基金項目,將以青島奧帆中心作為低碳踐行區域,通過合理利用海水源熱泵、太陽能光伏光熱、風力發電、污水源熱泵、工業余熱和燃氣等技術,實現高效清潔供能;通過全面提升設計、建造和運維水平,實現能量消耗與產出平衡,形成社區低碳運維的解決方案與核心技術體系;運用大數據、互聯網和深度學習技術,實現能量消耗、能效評價、能量調度和安全保障的智慧管理;通過提高社區建筑內外環境舒適度和滿意度,增強居民幸福感和獲得感,打造綠色、低碳、健康的生活方式。據悉,該項目完成后,將成為全球首個建成區、運行中的零碳社區,為我國低碳社區規模化、標準化的建設提供重要的經驗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