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九銀十”裝修旺季,窗簾自是家裝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樣,在不少人眼中,選窗簾無外乎是選選花色、定定樣式而已。然而記者在走訪中卻發現,“美麗風景”背后卻藏著眾多貓膩。
大都為三無產品價格混亂
記者走訪濟南幾大窗簾城,發現這些市場上銷售的窗簾有個共性——大都為三無產品,既沒有產地,也沒有商標和標價,根本無從了解產品信息。窗簾的材質、價格全憑銷售員的一張嘴,而人造絲、雪尼爾絨、紡紗、蕾絲等“好聽”的名字令消費者更加一頭霧水。更讓人奇怪的是,在不大的店面里面,銷售人員會同時給你介紹幾個號稱的“國際品牌”。
價格方面,相同材質的布匹要價從一二十元到五六十元不等。前來購買窗簾的李女士提醒記者,來此買窗簾你還得會挑會砍價,不然被忽悠也是很正常的。
低價賣布輔料盈利輔料占總價2/3
記者在走訪中發現,銷售員在推銷窗簾時會將重點放在布料、花色上,這點也正是應了消費者的需求。消費者在挑選了滿意的布料,談妥價格后,就交由店家制作。但是對于制作窗簾所必須的輔料、花邊、、扣環等,很少有人會在意。
“我們的價格真的很低了!根本就賺不到錢。”這是銷售人員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一直在白鶴窗簾城從事窗簾生意的王先生表示,現在他們的布料確實不賺錢,“本進本出吧!賺錢就在輔料上。大部分顧客不會在意輔料的價格。一般我們也會告訴顧客,這部分費用是不能減的。很多顧客感覺是輔料,也就不會太在意了。”
商家抓住消費者的這一心理,在輔料的價格上大做文章。等消費者交錢時,才發現制作好的窗簾價格比預計的價錢要多出好幾倍。
以一個三米寬的窗戶為例,布料一般按米來計算,價格在30元左右,一個3米寬的窗簾,6米布料才需要180元。而制作窗簾所需的加厚輔料10元一米,6米需要60元;花邊8元一米,6米需要48元;扣環5元一個(每米大約用四個),6米就是120元;滑軌30元一米,就是90元;另外還有鋁制加長支架兩邊各一個,每個15元,這就是30元。僅是這樣簡單制作的窗簾,輔料就需要348元。消費者在輔料上花的錢遠遠大于布料的價格,能占到整個窗簾的2/3。
故意增加窗簾褶皺比例多賣布
記者在走訪中還發現,所有的商家都會以多做褶皺好看為名,讓消費者多買料。以定做3米的窗簾為例,大部分商家都建議記者最少應當按1:2的比例購買6米的窗簾,即多買一倍的布料用作窗簾褶皺。“這已經是最少的了,1:3的話會更好看一些。再少了根本達不到效果。再說這也花不了多少錢,做的不好看的話整個窗簾就廢了。”大部分消費者在聽聞此話后便不再堅持。
王先生告訴記者,其實做窗簾的褶皺比例并非固定不變,一般來說,窗簾褶皺按照1:1.5的比例制作已經能夠達到好的效果,但現在他們基本都會按照1:2的比例勸說顧客購買布料。
在此,本網提醒各位消費者,在購買窗簾時應仔細詢問每種所需輔料的價格和加工費,將全部價格加起來再比較每家的報價。另外,個別商家也會以褶皺多比較好看為由要求消費者多買布料以增加輔料的米數。消費者一定要仔細斟酌,以免遭“忽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