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凡一個孫悟空級的營銷總監,空降到一個新企業的時候,在做完市場調研和內部分析之后,總是遭遇同樣的困惑——企業總是缺乏能夠理解和執行我新思路的營銷經理。
每個活著的企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問題,老板或經營者身處其中,不能置身事外來、并準確而清楚地判斷企業發展存在的“木桶短板”。但是企業目前存在的潛在危機,經營者還是能清楚地意識到。
如何解決企業生存與發展的潛在危機,就是空降一個營銷總監,作為左膀右臂來分憂解難。老兵成新人,新思想遭遇老傳統,改革派挑戰保守派,營銷總監到新企業施展才華遭遇團隊支持的瓶頸。大家可想而知,大規模招聘新人,組建新的業務團隊,發展自有嫡系部隊都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那么什么樣的營銷經理是我們的企業需要的呢?
那他需要經過1+3修煉。
“1”是指一個積極思想或心態。
我跟一個企業的管理人員座談聊天的時候,問了這句話“你三年之后的目標是什么?”。28歲以下的年輕人,多數沒有認真想過或根本就沒想過,這令我很吃驚。
“豬圈人生”,如果你沒有了目標,我把這個詞送給了這些朋友。震驚與內心的羞辱,我是能感覺到的。這是一種覺醒,要開始重新思索自己的人生,或工作與生活的方式,這是我想要的。你今天的生活,就是你昨天的努力和付出;而你今天所做的,就是你明天想要的。成功不問出生,而在于你的思想或心態。
成功必有道理,失敗定有原因。如果時間比作一個坐標的話,人的一生也就是一條曲折向上的曲線,那么目標或愿景就是標準點。每個人夢想都在你的內心,你要將他喚醒;他將給你無限的激情與能量,指引未來前進的道路。只要你有積極的思想或心態,成功遲早都會光顧你、青睞你的。
思想修煉是營銷經理修煉的第一層次,是最基礎的層次。僅有積極心態與激情是不夠的,你需要進行三項基本技能的修煉才能進入成功營銷經理陣營。
3是指策劃、溝通、執行等3項修煉。
8年營銷生涯,讓我學會思考和總結,我不遺余力的把這句話傳道給我的朋友和學生:作為營銷經理,你要做到坐下來能寫,站起來能說,走出去能做。
寫——策劃。我把營銷理解為“營”和“銷”,先營后銷。營就是構思、策劃,謀定而后動。不管所謂從產品的4P理論,還是從消費者角度出發的4C理論,還是關系營銷的4R理論,都是營的基本道具與方式。我們的企業每個營銷策劃案,都從這些基本理論出發,先做市場調研、企業SWOT分析,提煉出企業優勢競爭力,再整合優勢資源,形成營銷優勢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賣點”或消費者強調的“買點”。
策劃做的是資源整合,提煉“賣點”或“買點”。營銷分為5個層次,第一層次是產品換鈔票,第二個層次關系換鈔票,第三個層次品牌換鈔票,第四個層次理念換鈔票,第五個層次標準換鈔票。不管是哪個層次,在當今的買方市場格局下,用屁股決定腦袋的方式是無法營銷的,先有思想的市場然后才有產品的市場。
如何做好一個策劃,就如良醫看病,可分三步走。
第一步,望聞問切——做好市場調研。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再好的醫生不去檢查病人的身體狀況,是無法準確判斷病人的病因。一個好的營銷經理,首先一個好的調研者,掌握了一手資料和市場訊息,把企業脈搏的基礎。
第二步,確定病情——歸納本質問題。掌握了基礎情報和一手資料,營銷經理才能根據自己掌握的基本工具,分析企業存在的問題,歸納出最本質的瓶頸問題,找出企業發展的最大癥結。
第三步,對癥下藥——解決本質問題。發現問題是為了解決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很多,未必那種是正確,但是效果、效率卻各有不同。譬如:治療感冒,用西藥快、只要三天、治標不治本,用中藥慢治標又治本、時間長。
必須有個前提,就是這個醫生熟練掌握醫術,精通各種病情及對應治療方法并能應用自如,才能做到藥到病除;作為一個營銷經理,同樣要掌握市場調研方法、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的基本策略,并將這些基本道具上升到理論高度運用自如,才能解決錯綜復雜的企業問題。
策劃先行,謀定后動,才能保證執行有力。
說——溝通。
溝通是解決思想和行動的橋梁與手段。尤其作為部門經理,你需要通過你的業務人員,來執行你的思想與方案。執行的好壞的前提,在于你們之間思想溝通、方案的溝通。
營銷是通過溝通來完成的。他分為兩個層面,首先是策劃者對執行者的溝通,也就是營銷總監對營銷經理的溝通,再次是營銷經理對客戶的溝通。因為知識背景、社會閱歷、工作經歷的不同,每個人溝通口徑不一樣,導致兩次溝通就會產生損耗與偏移,甚至背道而馳的笑話。說話,是每個人都會,但是有效的說話和溝通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
溝通,就是建立心與心之間的通道,讓思想順勢流淌、相互交流。溝通有很多的方式,因人而異,但是回歸到基點,就是用心交流。做客戶的時候更是如此,即使你的營銷道具準備再充分、你說辭多么華麗、你的賣點多么有力,如果沒有用心溝通,沒有用心交心,你就不會得到客戶的心。將思想翻譯成行動,需要用心才會有力。
建立有力溝通的三步驟:
第一步,傾聽。人天生兩只耳朵一張嘴,就是讓人多聽少說的。
第二步,互動。參與式互動式的溝通才是有效的。
第三步,給對方帶來好處,不管是知識還是經驗。
做——執行。
沒有任何借口,幾乎成了執行的代名詞,在布置任務的時候很多的管理者都想到這句經典。
如果說一個企業有什么問題的話,執行那是每個企業無可否認的短板。那為什么企業都在執行方面出來問題呢?是老板的問題、是經理的問題還是員工的問題?沒有不好的員工只有不好的經理,沒有不好的經理只有不好的老板。那這句由反過來說執行不是基層執行者的問題,而是上級經理或老板的問題。
老板說我交代好了,我的經理就是做不到位,就是不負責任,只有我盯著才能做好。經理說員工就這樣的理解能力和執行能力,只能把事情做成這個樣子,要不你花高價錢招些好人來我就能把事情做好。
那到底誰對執行負責?執行涉及到策劃者、指令者、執行者和監督者四個角色,每個角色充當不同的職能,共同完成由方案到指令、行動到反饋調整的整個執行環。
執行角色分析圖:
執行環:執行是一個循環的過程,從理論到實踐最后通過實踐來修正方案而回到理論。大到企業整體運營,小到某個部門管理或某個策劃案的實施都是一個執行環,而企業整體運營則是由各個部門小的執行環組成。
我們看到有些企業一旦出了問題,老板就把責任歸咎到經理頭上、掃地出門,經理把責任歸結到員工頭上,結果導致只有執行者對結果承擔責任。國內許多企業都大喊缺乏執行力,就是沒有形成對執行的正確認識,沒有真正理解執行的含義。
作為戰斗在商戰一線的營銷經理,只有善策劃、巧溝通、強執行,才能在劇烈的競爭中不斷淘汰競爭對手立于不敗之地。這三項修煉是外在、后天可以學習提升,而思想的修煉是內在、是更深層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