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這是我從事玻璃行業10多年以來,行情最好的一年。”很多行業人士今年向我們這樣袒露心聲。其實,這也是《中國建材報》社記者近5年來幾乎每年都會聽到的聲音。
得益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有效措施,“十三五”期間,玻璃行業發展過程雖也小有起伏,但總體來看,去產能、調結構、穩效益成果顯著。然而,喜悅總是伴隨著一絲隱憂,各區域產業發展現狀與前景并不一致。
今年年下半年開始,記者分赴各區域進行市場調研,與各地行業協會及企業代表面對面,了解各區域玻璃行業發展現狀與特點,并試圖探索這個行業的未來發展方向。
在玻璃需求最為多元化、需求體量最大的華東地區,強者如林。山東、江蘇、安徽、浙江都在中國玻璃行業板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存在感最弱的恐怕就是勉強也可劃歸華東片區的江西省了。
在這里,山東滕州、江蘇宿遷、安徽蚌埠等多個城市都有著“中國玻璃之城”的美譽;在這里,上海耀皮的技術人員可以有資本地傲嬌;在這里,南玻集團的高端玻璃走向越來越多的地標建筑;在這里,誕生了光伏玻璃巨頭福萊特;在這里,凱盛科技集團的新技術新產品不斷刷新人們對玻璃的認知……
江蘇某玻璃深加工企業,工人在搬運夾膠玻璃
領漲平板玻璃價格
2015年,玻璃行業巨頭江蘇華爾潤的破產,給中國玻璃行業澆了一頭冷水,同時也騰出了市場空間。因資金鏈斷裂而破產被動去產能的華爾潤董事長陳惠南,無論如何也想不到玻璃行業這么快又迎來了春天,且持續了這么久。
從2016年開始,玻璃企業尤其是平板玻璃企業收獲了一次又一次“超預期”的價格上漲,令很多業內人士也驚呼“看不懂”。而華東片區,近兩年來都扮演了領漲的角色。
2019年11月,新一波的玻璃原片價格行情強勢登陸,華東地區由安徽臺玻領漲全國,率先進入“百元重量箱時代”,創造了10年來的價格新高。去年進入12月后,安徽臺玻的玻璃原片價格已經達到103元/重量箱,即2060元/噸的價格。此后吳江南玻、長興旗濱紛紛跟漲,價格都突破百元大關。
一年之后,經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的玻璃價格“V”型反彈,庫存也接近“零庫存”。在今年11月舉行的“華東華北地區玻璃行業市場研討會”上,來自華東華北的18家企業的合計庫存總共只有300萬重量箱,這個庫存總數,差不多僅僅是疫情期間一個廠家的庫存數。據滕州金晶玻璃有限公司總經理辛明回憶,疫情期間,僅山東巨潤一家企業的庫存就曾達到400萬重量箱。
研討會后,辛明曾預計浮法玻璃價格會在當時均價100元/重量箱的基礎上快速走向110元/重量箱時代。而在《中國建材報》社記者發稿時,有兩家浮法玻璃企業價格已接近120元/重量箱。
價格的上漲帶來的自然是企業效益的大幅提升。今年9月我們在山東威海一家玻璃企業采訪時,該企業負責人甚至覺得今年效益好得有點不正常。“山東一家企業,4條白玻生產線8月份一個月就掙了7000萬元。”而他所在的企業今年效益也不錯,上半年凈利潤1600萬元,8月利潤1300多萬元,預計今年利潤應在7000萬元以上。
原片價格上漲,玻璃深加工企業也在努力將成本的增加傳導至下游門窗幕墻及房地產開發商等。
“今年從4月份之后整體訂單較好。”山東耀華玻璃有限公司市場部總監高慶鵬認為,目前看訂單持續到今年年底沒有問題,不過最近因為各種原材料上漲,造成有些項目接單難度較大。
硅基新材料高地
一個華爾潤倒下了,一個信義江蘇產業基地起來了。華東區域永遠不缺資本與技術。
自2018年啟動江蘇產業基地項目建設以來,信義集團近3年來五次增加投資,已在張家港市冶金工業園累計投資超8.6億美元,擬建成高端玻璃、鋰電池、儲能投資總部、高檔玻璃深加工等項目。
而說起華東片區的另一玻璃產業大省安徽,不得不提到蚌埠與鳳陽。
在硅基新材料產業方面,蚌埠市當前有中恒新材料科技、華光光電材料、凱盛科技、德豪光電等50戶產值突破億元的硅基新材料企業,已形成以龍子湖區、高新區為核心區域,以蚌埠玻璃工業設計研究院為龍頭,以眾多骨干企業為支撐的集聚態勢,建立了新型顯示、光伏玻璃、特種玻璃產業鏈和泛石英材料產品群“三鏈一群”的全產業鏈產業體系。
繼2018年0.12毫米超薄電子觸控玻璃再度刷新世界紀錄、超薄觸控玻璃關鍵技術與成套裝備開發及產業化項目獲中國工業大獎、超薄浮法玻璃獲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產品之后,2019年,全國首塊完全自主知識產權8.5代TFT-LCD玻璃基板在蚌埠成功下線,銅銦鎵硒薄膜太陽能電池榮獲世界制造業大會創新產品金獎。
蚌埠高新區硅基新材料基地連續兩年被工信部評為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五星級示范基地,蚌埠再一次站到了玻璃行業的制高點。目前,蚌埠市已經建立了新型顯示、光伏玻璃、特種玻璃產業鏈和泛石英材料產品群“三鏈一群”的硅基新材料全產業鏈發展體系,發展前景可期。
在蚌埠玻璃工業設計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彭壽的帶領下,中國玻璃產業逐漸實現了由追趕型向領跑型轉變,“蚌埠制造”的玻璃不僅打破國外壟斷,保障了國家光電信息產業安全,還助推了我國太陽能產業蓬勃發展。
鳳陽縣則因有著極為豐富的石英石礦產資源而成為玻璃企業爭相落戶之地。2018年1月13日,位于鳳陽縣硅工業園區的安徽福萊特光伏玻璃有限公司第一塊光伏玻璃原片下線,這標志著世界最大的光伏玻璃生產線正式進入產品生產階段。此后,常州亞瑪頓、南玻集團等企業也紛紛投資這一熱土。
山東某浮法玻璃企業生產線一角
未來:強者更強
“華東地區的浮法玻璃和建筑加工玻璃總體供給是增加的,市場需求也較強勁,但未來幾年新建建筑需求量會下降,取而代之的是存量舊改的需求增加。”上海耀皮玻璃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判斷,未來華東地區浮法玻璃原片應是穩中有漲,建筑加工玻璃則可能起伏較大,因為總體還是供大于求的狀態,價格競爭激烈。
不過,該負責人認為華東地區對高節能、復合程度高的高附加值玻璃產品的需求未來會快速增加。在政府節能環保等政策法規的引導下,大中型商業建筑和民用建筑項目的訂單會更加集中到知名玻璃企業手中。
為了應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大型玻璃企業在生產環節也絞盡腦汁提質增效。智能制造、柔性自動化生產線的投資計劃已經擺上企業負責人的桌面。
今年7月,中國南玻集團旗下子公司吳江南玻華東工程玻璃有限公司智能制造工廠項目舉行了啟動儀式。這一項目預計投資近1.8億元,將新建涵蓋切割、磨邊、鋼化、中空等工序的全流程柔性自動化生產線,預計可年產120萬平方米節能中空玻璃。
中國南玻集團副董事長兼CEO王健說,該項目的啟動,是南玻提升華東市場戰略地位、強化品牌競爭優勢和影響力的重要舉措之一。
在新產品開發方面,彭壽則認為,綠色發展是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個重要理念,發展智慧能源建筑有利于推動相關傳統產業的技術升級和結構調整,引領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可以有效促進經濟轉型升級和建材工業高質量發展。
在群雄逐鹿的華東地區,玻璃企業各顯身手,為企業自身、為行業,也為國家經濟與節能環保事業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