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日前接到投訴,城西某開發商售房時承諾精裝房的裝修標準為每平方米250元,但在交房時專業人士發現實際裝修費用每平方米不足200元,甚至部分裝修材料是三無產品。精裝房是否真的向假冒偽劣建材敞開了大門?本報記者立即展開調查。
質量打折扣
據記者了解,成都目前的精裝房主要由兩種方式實現:購買精裝房后從開發商提供的裝修菜單中選擇自己偏好的裝修方案,開發商按照業主的選擇將房屋裝修完畢后再交房,這一方式主要針對戶型較大的住宅;小戶型住宅一般是開發商按照統一標準進行裝修。但不論是哪種方式,消費者對裝修建材都沒有選擇權,用什么品牌、什么質量的裝修材料幾乎都是開發商說了算。但部分開發商為了降低成本,往往會在建材的選料上打折扣。
產品偷梁換柱
精裝房的裝修項目主要集中在地板、涂料和潔具三大件上,涂料和潔具一般難發現質量問題,地板往往成為裝修質量糾紛的焦點。圣象集團成都公司總經理朱玲英分析說,成都的精裝房開發商從本意上還是傾向采用知名品牌且價位又合理的地板,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具體執行者卻有可能偷梁換柱,用超低價格的偽劣產品以次充好。成都正泰木業負責人趙勇向記者坦言,上海的一些開發商就曾向他表示,想從他的公司買些“低價產品來做工程”,盡管他們沒能如愿,但這卻說明精裝房在一定程度上向劣質飾材敞開了大門。趙勇同時指出,精裝房飾材的購買者和使用者并不相同,在不符合經濟規律的情況下容易造成經濟糾紛,另外缺乏專業知識的普通購房者在交房之初難以發現其質量問題,而建材在產品質量上往往又有滯后效應,購房者在入住半年甚至一年之后才能發現假冒偽劣飾材的真實嘴臉,此時開發商和建材廠商之間卻相互推脫責任甚至不見其蹤影,售后維修服務更是無從談起。
特別提醒
成都市家裝協會秘書長張桂芳提醒購買精裝房的消費者,首先要向開發商索取裝修質量說明書,精裝房使用的所有建材的品牌、型號以及質量標準都應該在其中;其次,購房者在與開發商簽訂的購房合同中要注明裝修質量由誰負責。但從目前整個行業來看,精裝房市場已經逐漸開始轉入正軌,不少開發商已經對偽劣建材說不。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
門窗幕墻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
門窗幕墻網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
門窗幕墻網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