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在我國,代工的歷史已經有多年。得益于廉價勞動力、稅收等有利政策,國內外很多行業品牌在國內尋找或者設立代工廠進行產品生產。代工廠規模不斷擴大,品類也涵蓋了許多行業,從鞋帽服飾到手機、電腦,代工現象已經變得極為普遍。
在智能鎖行業,代工生產也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現象,智能鎖代工廠接受品牌的委托進行產品生產,品牌方則拿生產出來的成品進行銷售。
01兩種代工模式
站在智能鎖代工廠的角度來看,代工模式一般情況下分兩種,且兩者之間有一定的區別。第一種是OEM,也就是品牌方提供智能鎖設計等方面的方案,工廠只進行生產工作。第二種是ODM,就是品牌方直接拿工廠研發生產的智能鎖成品,然后貼上自己的品牌進行售賣,業內稱之為“貼牌”。
可以看到,第一種模式下,品牌方擁有產品的知識產權,產品取決于方案本身以及代工廠的生產質量、工藝水平等因素。第二種模式下,代工廠提供產品方案,品牌方直接拿成品,產品質量完全由工廠的方案和技術決定。
02一分價錢一分貨的代工邏輯
“代工廠的邏輯很簡單,你出多少錢成本,我就給你做多少錢的貨。如果你非要降低成本,那就不要指望我給你做出來的產品好到哪里去”,一位智能鎖行業資深從業者向小編這樣說道。
在生產制造行業,一直奉行“一分價錢一分貨”的定律。在人工費用和生產消耗不變的情況下,要想降低總成本,只能降低生產原料成本,然而降低生產原理成本也意味著采用廉價一點,甚至是不合格的材料,生產出來的只能是不合格的產品。
所以大家經常看到的99、199售價的智能鎖,很大可能就是采用降低原材料成本的方式來控制成本,這樣的智能鎖,穩定性、耐用性會遠遠不如合格的智能鎖。
03選擇代工,各取所需、雙方共贏
選擇代工模式,一定程度上是雙贏,雙方屬于各取所需。對于智能鎖品牌來說,選擇代工,可以節省生產制造以及人員成本,這部分成本可以用在營銷、服務、售后等渠道,讓資金進行更合理的分配,品牌方只需要把控好代工廠產品的質量,就能保證產銷體系的正常運行。對于代工廠來說,代工就意味著訂單、收入,有了這些,工廠生存的機會增加了,甚至會迎來產能的爆發。
尤其是在今年的特殊環境下,代工模式可能會更受歡迎。
04雙贏?只是在負重前行
雖然代工模式解決了品牌方生產成本的壓力,同時也為代工廠帶來了利潤,但是代工廠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光鮮,同時,從長遠角度看,代工廠仍然有著一些制約。
1.利潤低、成本高。小編從做代工的朋友口中了解到,代工的利潤其實很低。雖然智能鎖的主流價格已經降到了1000元前后,但是仍然有著一定的利潤空間,而這些利潤的大頭往往都屬于品牌方,代工廠拿到的只是一部分利潤。
同時,原材料價格、人工成本也在逐年攀升,運營成本同步提高,代工廠利潤被進一步壓縮。
2.無法享受品牌價值。雖然智能鎖代工廠責任就是負責生產,且不用去參與銷售、售后等流程就能獲得利潤。
但是,這也意味著代工廠無法分享到品牌的價值,因為用戶只會認準品牌。用戶會因為好用,找到代工廠去購買嗎?不會的,就算真的好用,也不會,因為代工廠無法提供品牌的價值。
代工廠參與生產的智能鎖,價值已經融進了智能鎖品牌里,但是品牌的價值卻無法返回給代工廠,代工廠逐漸變成了品牌背后的“隱身品牌”。
05代工廠的未來之路
以上提到的種種制約現象,相信部分工廠或者有心人士有注意到,隨著行業的發展,這種情況會越來越明顯。那么,面對這種情況,代工廠如何繼續往前走?從一位行業資深從業者的分享中,小編總結了一下方法。
單一代工路線。在代工領域進行深耕,專職給品牌代工。這種現象在國內非常普遍,有很多不知名的代工廠,卻在給國際服飾、奢侈品做代工,悶聲賺錢。
這種發展路徑對智能鎖代工廠同樣適合,但是需要注意以下問題。首先,面對逐年上漲的材料、人工成本,如何做好成本控制,將會是關鍵,也是工廠能夠持久運營的重要因素。
其次就是研發創新。上面有提到,代工有兩種模式,區別就在于產品的產品技術是誰提供,好的方案不僅能打敗競爭者,也能被品牌青睞,所以,代工廠也要加大研發,不能只靠公模走天下。
2.代工+品牌化路線。既然沒有品牌,那就去做品牌。素有“代工之王”的富士康,就是從代工廠開始,一步一步做出了自己的品牌,當然,智能鎖行業或許出現不了這種量級的企業,但是也可以看出,走品牌化路線也是可行的。同樣的例子,在很多行業都有。在智能鎖行業,也有一些代工廠將品牌做得有聲有色。
代工廠定會在兩者之間做出選擇,無論選擇哪一種路線,都是代工廠向未來邁出的重要一步,甚至可以打破桎梏,獲得新的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