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今年的中國建博會(廣州)秉承全產業鏈展出題材的聚合優勢,深化打造大定制、全裝定制空間、智能和融合智慧生活四大主題,持續發揮行業風向標的引領作用。
那么,在消費主力年輕化的市場需求下和新消費模式的不斷迭代下,中國家居品牌應該如何與消費者建立情感共鳴,產生強關聯,進而贏得契機呢?
落腳到衣食住行的“住”上便是“家”,家每一個細節都有其對應的功能性和美學意義。在后浪們越來越追求裝修省心化、家居個性化的趨勢下企業應該如何面對呢?
近年來,家居行業由高速發展轉向中低速發展,行業利潤大大下降。特別是隨著房地產精裝的推行、整裝、電商等新零售渠道的崛起,讓行業的競爭格外激烈,加之2020年上半年突發的疫情給行業帶來了巨大的沖擊。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最后一年,是“戰疫情”的一年,而這一年也將成為家居行業的分水嶺,疫后世界的商業模式、企業管理、行業經營都將轉變,市場面臨著一次洗牌。
據國內41份家居產業上市公司的2020年1季報顯示,在所有這些家居產業鏈企業中,僅有3家的營收實現正增長,其余均普遍大幅下滑,其中凈利潤下滑的幅度尤為驚人。國家為企業做好保障兜底的政策,家居企業斷然不能重走“老路”,必須做出革新,斷腕求生才能擁抱機遇。
可以說家居行業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洗牌”和“整合”越來越成為家居人的高頻詞匯,業內越來越認同一個觀點:2019年被稱為家居行業洗牌年,2020年會是家居行業的整合年。
2020年作為家居行業的整合年,將會是整個行業開啟大規模數字化變革的原點。站在原點上,家居企業需完成數字化轉型,才可能在大洗牌、大整合期間存活
疫情下的大家居行業
疫情之下,人們原有的大件家居線下購買的喜好,現如今只好宅在家里,習慣于電商消費。而縱觀近兩年電商新零售的發展,更有淘寶、京東這些頭部平臺的背書,618、雙十一期間的成交額超過了數百人的精英銷售團隊,一些全屋定制的獨角獸企業,靠著短視頻平臺,直播、公眾號等自媒體矩陣,也在線上賣得有聲有色。
在經濟新常態的背景下,家居行業的高速發展期宣告結束,過去的粗放發展已經難以持續。在零售端,家居行業也正面臨“人、貨、場”的全面重構:渠道變革大潮來襲,傳統的家居建材賣場面臨著客流嚴重枯竭的現狀,同時門店成交率不容樂觀。“獲客難、客流少、成交難”成為行業內彌漫的普遍焦慮。家居企業若是單純依靠二三十年以來所積累的經營思維,已經無法跟上時代。
目前,人類生存發展所必需的衣食住行四個行業,只要“住”尚未等到數字化的徹底洗禮。困擾家居人的獲客難、成交難、效率低下、“所見非所得”,種種痛點歸根結底都源于數字化在家居行業內的相對缺失。
諸如大多數一線定制家居企業已經可以將供貨周期壓縮到30-45天,雖然這是整個行業的行規,但以一套兩房70-80天的裝修周期而言,30-45天仍然太長。企業要做到“唯快不破”,依靠數字化工具提升從設計到生產的效率成為了關鍵的一環。
家居行業的數字化改造,將助力企業的效率提升、服務能力提升和智能制造轉型,奠定企業在行業巨變、經濟新常態背景下的硬核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