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2000多家企業,3000多個品牌,一個小小的智能鎖行業竟在兩三年之間涌入了如此多的企業和品牌。所以,在業內人士看來,智能鎖正在走手機行業曾經走過的老路:
一是企業和品牌數量增長與市場需求量的增長不匹配。據全國鎖具行業信心中心的數據顯示:2018全國市場需求量為1400多萬套,但卻有3000多個品牌瓜分,平均下來每個品牌不足萬套。而實際上,TOP20至少占了60%以上的市場份額,所以小企業、小品牌分得的市場份額少得可憐。
由此可見,智能鎖行業當下的競爭已到白熱化的程度,且行業頭部品牌也逐漸形成,市場份額也逐漸向頭部品牌傾斜。
二是同質化。就在目前看來,智能鎖行業的同質化已非常嚴重,抄襲、跟風、模仿已成風,更讓人難以接受的是,甚至有不少小企業直接拿大品牌、大企業熱銷的款型來抄襲和模仿,并聲稱這是凱迪仕同款、飛利浦同款、三星同款等等,
有業內人士認為,在2000多家企業中,真正有研發和生產能力的企業不到200家。所以,除去目前行業里已逐漸嶄露頭角的幾個品牌,以及少數以工匠精神在做智能鎖的小品牌、小企業之外,目前至少有50%以上的小企業都是在用山寨的精神和思維來做鎖,大家都處在相互抄襲的狀態。
抄來的外觀,再加上從不同的廠家采購線路板、方案、指紋頭、算法、面板、鎖體等零部件,拼拼湊湊就成了自己的產品。甚至有的企業,外觀都懶得去抄,直接采用一個公模,經過簡單的組裝成了自己的產品。
這就像當年的功能手機時代一樣,聯發科提供MTK手機平臺,山寨手機廠商只需在MTK手機平臺之上做一些簡單的開模、組裝,便能生產出一臺手機。但不同的是,用戶對智能鎖的品質訴求比較高,手機可能只用三四個月到一兩年,而一把鎖在用戶看來至少也得使用五年以上;同時智能鎖的使用環境比手機惡劣得多,要確保在嚴寒的東北,炎熱、潮濕的海南,或者風吹日曬雨淋的別墅門上,不同的環境中都能使用。
所以,沒有研發和品控,只是通過簡單的組裝,很難做到品質的統一性、系統的協調性,很難將機械、電子、指紋模塊等不同零部件的融合,自然會影響到用戶的使用;且智能鎖的售后要求比手機高,上門安裝及故障快速響應和維修都是對每一個智能鎖企業的考驗。
三是價格戰。在同質化日趨嚴重之后,隨之而來的是價格戰。在功能機時代,摩托羅拉、諾基亞、天宇、金立、波導等手機巨頭曾風光無兩,但隨著日趨激烈的價格戰,很多巨頭慢慢消失了。手機價格最低的僅一百多元,兩三百元的手機也比比皆是,這像不像現在的智能鎖行業?
回到智能鎖行業,從前幾年的299、399,到目前的199、188,從價格上來看,智能鎖已賣出了白菜價,比機械鎖還要便宜。價格如此的智能鎖,估計連廠家自己都不敢用。所以,山寨思維做智能鎖是死路一條。
最后是行業洗牌。如今的手機行業,當時叱咤風云的品牌,如今已很難在市場上看到他們的蹤跡,如今已是華為、蘋果、小米、OPPO、vivo、一加等少數幾個品牌的天下。所以,智能鎖行業勢必也會重蹈手機行業的老路:洗牌。
其實,智能鎖行業的洗牌已經在進行中,從2019年掌門之星的轟然倒下轟動一時,到今年有20年歷史的霸菱退場,便可見一斑。而在行業里,還有很多不知名的小企業小品牌在不知不覺的倒下卻不為人所知。當然,智能鎖行業的洗牌或許不會像手機那樣快,畢竟智能鎖是一個慢熱型的行業,且普及率還很低,為了5-10年依舊是智能鎖行業的黃金時期。
到業內人士認為,當行業成熟之后,智能鎖行業至少要洗掉80%以上的品牌。所以,從長遠出發,筆者認為那些還熱衷于模仿和山寨,以及走低價路線的企業,該冷靜下來思考如何才能擺脫“山寨思維”,只有原創和創新才是長遠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