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調查統計,進戶門、的國內產值將趨近2000 億元。經過20 多年的發展,眼下有部分防盜門企業顯出疲憊,發展態勢并不能適應防盜門的巨大市場前景。尤其是去年房地產調控加緊,一些企業利潤縮水,認為市場"寒冬"將至,對自己能否在競爭中取勝感到更加力不從心。
筆者認為,如果未來一年半真的進入"寒冬",企業更應該努力開拓市場,積極應對,專心發展主業,通過建立適當的渠道降低成本,以抗擊利潤下滑的頹勢。
一些進戶門企業熱衷"多元化"
在行業內,有很多企業多年來的發展不溫不火。最近這些年,很少能夠看到他們推出真正更新換代的產品。這主要是因為一些企業不重視主業,卻輕舉妄動追求多元化的發展。
看看那些"老明星"級的企業現在都在干什么吧:不想脫離"門業"這個主行業的,就開始向行業轉移了,但做得確實不夠好;不想脫離"制造業"這個大概念的,有的延伸到了電動車,甚至游艇業,更有企業投資房地產或者金融方面。當某一個行業及產品被低價和量化所統治后,這個行業的市場更新速度就會變得無比緩慢,也許這就是防盜門行業多年來不溫不火的重要原因。當一些國內品牌企業紛紛重心轉移、精力分散之后,不禁讓人懷疑這個行業是不是開始"老化"了,或者是"僧多粥少"所引起的必然結果?當然不是。許多新生代的高端防盜門企業正在努力提升并活躍這個行業,在他們看來,當前恰恰是絕好的發展良機。因為防盜門行業正迫切需要提升,眼下距離這個臨界點應該越來越近了。
對于更多的區域性的防盜門品牌企業來說,之所以實施品類多元化,也許純屬無奈。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遇到瓶頸,到底應該怎么辦?縱向的市場拓展與橫向的產品延展,到底應該選擇哪一個出路?在廈門,更多防盜門企業選擇了門類產品多元化。甚至有的企業原本就不大,也大膽地選擇了多元化,從原來只做鋼質門,到現在是鋼質門、原木門、銅門并舉。從產品的使用方面上來看,鋼質門和木質門,分別是進戶門和的主流,對于做家裝零售端為主的進戶門和防盜門企業來說,室內門的需求量明顯要比進戶門多出幾倍,也許這就是防盜門企業選擇產品多元化的原始動力吧。
而最關鍵的問題還是在面臨縱向的市場拓展與橫向的產品延展兩方面選擇時,前者的風險和挑戰可能更大。廈門防盜門品質卓越、檔次較高,在業界是公認的。但由于整個行業和多數企業的影響力還不夠強,所以在市場拓展上的難度非常大。廈門的防盜門產品帶有較強的地域色彩。除了閩南這一帶成熟的市場以外,要想走出去就相當于新產品推廣一樣,前期必須要讓外地的消費者對產品有一個全新的認知和了解過程,然后才有下一步接受選購的可能。
產品專業化+廠家直營店
與多元化相反,也有很多防盜門企業選擇了做專,比如有只做銅門的,或者鑄鋁門的,將市場進一步細化,做得非常專業。這類企業由于優勢突出,產品在市場上廣受好評,經銷商對此也趨之若鶩。非常明顯,做專的模式是最為理想的。
多元化往往損害了一些企業的發展。因為企業原本就不大,做的東西越多就顯得越不專業,這對企業的損害是隱性和慢性的。不僅產品優勢慢慢減弱,顧客慢慢減少,而且經銷商也不會選擇加盟,到頭來企業勢必要開更多的直營店。但直營店如果在成熟的區域市場布滿之后,企業要想發展外地市場就會更加被動了。
產品多元化之后,東西做得很雜,做什么都不專業,經銷商更不可能選擇你加盟。
筆者認為,進戶門、防盜門企業仍然應該專注主業,同時可以適當地推出室內門產品。這一方面有利于企業資源配置更加合理,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廠家直營店的經營。
直營店當然有很多優點,但如果操作不當,就會引起很大麻煩。比如距離太遠的地方,先不說當地的消費理念問題,僅僅直營店的人員配置就很有難度。而建材大賣場的風起云涌也同樣會讓廠家頭痛。選擇賣場要十分慎重,一不小心就會面臨缺少生意,甚至全面退出的風險。
目前在市場上,廠家直營店已漸漸開始成為了一種趨勢。廠家直營店的優勢是很明顯的,首先是廠家可以充分把握自主權;其次免去了在賣場的各種費用。對于那些直營店較多的進戶門廠家來說,只賣進戶門和防盜門難免有點單調,加上木質門的生產制作門檻不高,所以向這一領域延伸也很自然。
考慮到企業的長遠發展,多元化的防盜門企業必須要分清主次,努力顯和突出自己的核心優勢產品。以主打產品為核心,同時適當地開發相關產品,有利于廠家直營店的發展,更有利于企業做專、做精、做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