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在商場一樓露天座喝咖啡,樓上一扇玻璃窗從天而降,直接砸在眼前的桌子上。“被砸中肯定沒命了。”回想起月初發生在新百安商場一樓星巴克的一幕,錢先生仍心有余悸,他希望通過這次遭遇,引起相關單位對玻璃幕墻安全問題的重視。
那么,玻璃幕墻能否私自改造?實施改造前需要進行哪些申請程序?玻璃幕墻平日都是如何維保?對于上述問題,記者采訪了相關專家。
喝咖啡時玻璃窗從天而降
11月2日12時許,錢先生和朋友在長壽路新百安商場一樓的星巴克室外露天座喝咖啡時,一整扇玻璃窗突然從天而降,直接砸在錢先生眼前的桌子上。
“掉落的窗戶非常重,被砸中肯定沒命了。”錢先生提供的監控視頻顯示,一扇寬約0.5米,長約1米的黑色窗戶,以極快的速度掉落,桌子的一角被砸出了一個缺口,桌上的咖啡杯、煙灰缸以及旁邊的椅子一同被掀翻在地,所幸錢先生和朋友及時躲避。錢先生說,他躲到一邊后,抬頭望去,發現掉落的窗戶來自商場4樓,此時坐在室外的其他幾位顧客也紛紛起身,警惕地注視著商場的玻璃幕墻。
事發后,錢先生選擇了報警,他認為,自己和朋友的生命受到了威脅,這是對消費者的一種侵害,希望商場和星巴克為此事承擔責任。錢先生向新百安商場提出了三點訴求:一,希望商場整體排查一遍玻璃幕墻,杜絕掉窗事件發生的可能;二,對錢先生及其朋友進行書面以及官網的公開道歉;三,給予兩人適當的經濟補償。
樓上商戶擅自改裝幕墻
記者在事發的新百安商場看到,缺失的玻璃幕墻已用一塊紙板擋住,一樓的星巴克室外仍有消費者在喝咖啡。在商場4樓,記者找到了掉落玻璃所在的地方,是一家電影院,窗口周圍已用警戒線圍住。一名工作人員稱,窗戶掉落當天,有一名清潔工人正在擦窗,當時窗戶突然松動,其趕緊向樓下的人群大聲呼喊,發出警示,才避免釀成慘劇。
然而,除了掉落的這扇窗戶,在整個商場的玻璃幕墻上,記者沒有發現第二扇窗戶。為何只有此處開有窗戶?對此,新百安商場營運部負責人陳先生表示,從4月份商場投入營業以來,他們未收到過任何改動玻璃幕墻的申請,如這扇窗戶是商戶自己改裝的,他們將根據租賃合同、裝修合同中的條款,對商戶進行處罰。
“幸運一次,不可能幸運第二次。”陳先生直言,目前他們的首要工作,就是保證不會再次發生類似的事件,先將幕墻回復原樣,再請施工隊進行排查,如果發現有其他改動,會第一時間整改。
如今,錢先生與商場以及星巴克三方之間仍在協商中。錢先生希望,他們的遭遇能引起相關單位對玻璃幕墻的重視,防范于未然,遠比事后出現傷亡再整治更重要。
[專家觀點]
產權人每年須組織一次整體排查
玻璃幕墻為何會墜落?玻璃幕墻到底能否私自改造?針對此次玻璃幕墻墜落事件帶來的相關問題,上海市建委科學技術委員會專家傅旗康作出了解答。
掉落原因有哪些?
在新百安商場這個案例中,玻璃幕墻之所以會掉下來,和使用單位擅自改造、新增外開窗的關系密不可分。經過改造的窗戶,與原來幕墻之間的連接方式、強度不滿足相應規范,從而安全性大大降低。
同時,擦玻璃時有一個向下的外力,最終導致窗戶掉落。
商戶能否自行改造?
相關部門對玻璃幕墻的管控非常嚴格,首先要對幕墻的施工方案以及圖紙進行審核,涉及它的安全性、光污染等方面,只有全部方案專項審批通過之后,才能開始施工。如果要對玻璃幕墻進行施工改動,需要原來設計單位出修改圖,并向有關部門報備,獲批后才能實施。
如果項目投入使用階段,玻璃幕墻的使用者想要進行改造,其需要向產權人提出改造申請,如果產權人同意,那么發生事故后,產權人需要承擔主要責任,使用者次之;相反,如果使用者沒有報備,那么發生事故將由使用者承擔主要責任,物業公司和產權人承擔次要責任。
另外,產權人還需要自行衡量,如果玻璃幕墻的改造程度太大,涉及安全隱患,還需要再次向政府報備、審批。例如,改造外開窗是必須報備的,因為它威脅到了社會公共安全,改造時還得安裝雙保險——鉸鏈和鋼索,確保窗戶不會掉落;如果窗戶是向內開,則可以由產權人自行把握。
平日如何維保?
玻璃幕墻的產權人每年必須組織一次整體排查,對物業來說,外開窗和洞口需要不定期地重點排查,例如臺風來之前,必須普查一次;同時應按政府相關規定年限,委托專業檢測單位對幕墻進行檢測體檢,以達到早發現、早消除幕墻安全隱患。
玻璃幕墻并非終身維保,和其他建筑的外墻一樣,都是由建設單位維保5年,5年之后,若是發現質量問題,由物業與產權人協商決定是否動用商場的維修基金,對幕墻進行修繕。需要說明的是,項目在建時,產權人為開發商,交付后,可能開發商己將項目出售,也可能是自營,則二者均稱產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