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脫胎于全球玻璃產業鏈主要制造商信義玻璃(8.38,-0.23,-2.67%)(00868-HK),并于2016年7月分拆至港股創業板上市的信義香港(1.88,0.00,0.00%)(08328-HK),從信義系分家“自立門戶”獨當一面的兩年時間里,不斷刷新著自身的成長記錄,其業績增長之迅猛令人咋舌,仿似隱約已能看到一伏地小株長成遮天林木的架勢了。
昨日盤后,信義香港發布了一則盈利預喜公告,預期公司截至今年6月30日止6個月中期純利將較2017年同期之29.8萬元(港元,下同)大幅增加約25倍至30倍。這是信義香港繼去年全年業績及今年一季度業績交出亮眼成績單之后,再一次展示其基于業績增速突飛猛進的強勁實力。
信義香港昨日盈喜公告顯示,公司預期今年中績純利大增主要還是歸功于旗下幾個業務均取得穩定增長,當中,老本行銷售汽車玻璃并提供維修及安裝服務不斷增加導致收益及盈利增加;另一邊新業務銷售及加工鋰電池及儲能產品也導致其收益及盈利增加,而此分部于去年同期并無貢獻收益并錄虧損;以及其同屬新業務的叉車貿易亦使公司收益及盈利增加,而去年同期也并無此項貿易活動。
抓住新商機,策略性拓展鋰電池+風電業務
且說于2016年自信義玻璃分拆獨立上市之后,信義香港就主要專注于從事提供汽車玻璃維修及更換服務業務。2016年籌謀上市的同時,信義香港已經開始積極尋找汽車及運輸服務行業新能源(電力)的新商機,同年7月末,信義香港成立全資附屬信義電源以生產鋰電池產品;進入2017年,信義香港又將其業務范疇策略性擴展至叉車貿易以及提供風電場管理服務及投資開發風電場項目。因此,截至目前信義香港主營業務分為四個分部,包括固有汽車玻璃業務以及三個新業務鋰電池、叉車貿易以及風電業務。
對于新業務的開展,信義香港有自己的戰略思路。據官方資料信息,作為集團發展的策略之一,信義香港已于2017年內完成于國內設立一間用以生產鋰電池產品的廠房,而該廠房也已于接近2017年第二季度末開始商業生產,并于2017年第三季度開始銷售及交付電鋰池產品。叉車貿易方面則是基于信義香港的兩名動力電池客戶從事叉車生產,而集團透過與其議定向其購買叉車,及集團開始從事以鋰電池作為動力的叉車的貿易等安排,可為集團發展帶來協同效應及推動鋰電池組及集成系統與叉車的銷售,并為集團帶來新的收益來源。
另一方面,信義香港亦從事開發及銷售鋰電池儲能設施,其首個儲能產品已于2018年1月交付以供銷售。這便是信義香港業績藍圖中的新收益驅動因素之一:鋰電池組、儲能產品及叉車貿易業務。
2017年,信義香港認購了信義風能的18%股權,后者主要從事風電場開發及經營等業務。自2017年第三季度起,集團開始向信義風能提供風電場管理服務,并已成立新風電場項目勘探小組,且可于作出可行性研究及獲得相關審批后,開始其他風電場項目的投資或建設。至此,信義香港便將業務范疇戰略性拓展至中國風能業務。
從行業發展的大環境來看,在近一兩年新能源汽車的爆發性發展趨勢帶動下,鋰電池行業也迎頭趕上,可謂“商機勃勃”;而新能源(清潔能源)的應用在當前以至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都將是一個相當火熱的課題。因此,信義香港在汽車玻璃業務基礎上盡力抓住鋰電池業務及風電相關業務的新商機確實算得上一個時髦但又“保險”的選擇。
新業務加持發力,信義香港業績大爆發
就去年以來公司經營成果的表現來看,在發展原有汽車玻璃業務之余積極佈局新業務的信義香港,很快就嘗到了這一“英明決策”所帶來的甜頭。
2017年度業績報告顯示,信義香港去年實現收益約1.1億元,同比增長123.7%;年內溢利則同比暴增148倍,達到938.8萬元。如下表所示,其實信義香港近幾年在收益方面都保持了穩定的增長趨勢,但都不及2017年逾1.2倍的增幅來得驚喜;此外,公司2015年還因計及上市開支錄得虧損超過450萬元,2016年也才扭虧錄得溢利6.3萬元,而2017年公司年內溢利突現暴增148倍,表現確實強勢而亮眼。
雖然單從財報數據來看,眼下信義香港的業績水平體量并不算大,但從公司自身發展的角度來看,與過往幾年相比,2017年公司業績整體表現已經取得相當長足的進步,增長勢頭堪稱驚人!
今年3月底止首季度,信義香港同樣交出可喜的成績單,期內收益及溢利均錄得顯著增長,值得一提的是,集團前三年持續下跌的毛利率也在今年首季度同比上升了11.4個百分點,這對于新業務出爐后業務組合及收入結構隨之調整的信義香港而言無疑是一個積極正面的信號。
以2017年業績數據為例,在信義香港現有四大業務分部中,占去年集團整體營收比重最大的還是固有業務汽車玻璃分部,其次是叉車貿易、鋰電池產品及風電場相關業務,其各自營收及貢獻占比由多到少分別為:汽車玻璃以5067.5萬元占45.94%、叉車貿易以3186.9萬元占28.89%、鋰電池以2722.1萬元占24.68%及風電場業務以54萬元占0.49%。
需要注意的是,2017年末信義香港的鋰電池業務還處于虧損狀態,這也是三個新業務中唯一一個從2016年已開始投入而2017年全年雖順利錄得營收但仍然錄得毛損的一個分部。進入2018年,信義香港的幾個新業務發展迅速,當中尤以鋰電池業務的表現最為強勢,業績公告顯示今年首季度集團鋰電池業務收益占比攀升至44.5%。
股價表現震盪,信義香港能否創造更多驚喜?
就在信義香港大拓新業務并陸續取得傲人成績的同時,公司股價在近一年也漲了不少。以去年5月公司股價處于相對低位的1.324元(2017年5月11日收市價)及今年五月居于相對高位的2.3元(2018年5月21日收市價)計,一年內信義香港的股價暴漲了73.7%,倒是與其業務及業績層面高速成長的趨勢相符:
不過就在今年5月漲至上市以來歷史高位后,信義香港的股價就開始扭頭向下,走出了一波猝不及防的跌勢。本月9日,信義香港股價跌至1.81元,創下逾7個月新低,較今年5月2.3元高位累計跌去21.3%,表現震蕩。
昨日公告半年純利預增最多30倍后,今日信義香港以1.85元報收,全日漲幅1.09%。就近一個多月來公司股票在資本市場的表現來看,投資者面對業績頻刷造好消息的信義香港的態度,似乎也從一開始的熱情追捧轉向趨于冷靜了。不過總的來說,依托多元業務組合的高速增長趨勢,信義香港的未來發展仍然值得關注,且看其后續還能給市場帶來多大的驚喜吧。